監警報告質素參差 改革從何談起
監警會上周五(15日)公布有關反修例衝突的調查報告,不出所料報告內容受到廣泛批評。監警會屢稱無實質調查權,卻對多場具爭議的衝突作出結論,自然難以緩解社會對立情緒。惟特首林鄭月娥不但堅拒設獨立調查委員會,也沒有考慮改革監警制度,也叫社會失望。
反修例風波爆發至今將近一年,監警會上周五終於發表《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專題審視報告,希望以宏觀角度了解自去年6月9日起的多次大型公眾活動,並從中汲取教訓,向警方提出改善建議。審視報告總頁數過千(中文版),一共16章,其中就多個特別日子,如「6.12」、「7.1」、「7.21」、「8.11」和「8.31」事件成章討論。另外,報告總共提出52項建議,惟不包括社會一直倡議設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
報告有做好本份嗎?
報告一出,隨即受到廣泛批評,有聲音質疑內容偏頗,甚至諷刺監警會為「撐警會」,這些意見與林鄭讚許報告「全面、客觀、以事實為基礎,極有分量」形成強烈對比。無疑,形容報告「撐警」、刻意淡化警暴等說法,充滿着特定政治立場的色彩,或有人解讀成反對者因報告未符其立場而輸打贏要。但社會迴響之大,報告的公信力為何受嚴重質疑,絕對值得深究。
首先,不少聲音質疑監警報告中有過多對事實的主觀判斷。監警會多次強調無權調查反修例風波,報告重點主要「找出事實」,但就不少具爭議、明顯須深入調查的事件,監警會卻作出不少「判斷」。舉例說,在「721」元朗黑夜事件中,社會一直質疑警方當晚部署有誤,特別當晚有不少有照片、片段攝得有警司與白衣人有密切接觸,如「搭膊頭」,故質疑警隊與黑社會勾結,但監警會卻認為兩者不存勾結關係,而片段中的警司亦有充分理由與白衣人交談。雖則監警會明言只按互聯網訊息「提供意見」,具體調查有否勾結存在為執法機關的工作,但元朗事件疑團重重,不少市民同樣以互聯網資訊,卻得出警隊與黑社會有所勾結的結論,這正正反映出有關事情複雜,必須由更嚴謹的調查方能得出結論,然而監警會卻以「事實」的形式提出主觀判斷。
更甚者,報告中引述網上圖片,指「721」前網上有人號召到元朗示威,並指出有人「有見及此」,呼籲元朗居民保衛家園。但有區議員質疑有關圖片後來已被揭發為假圖,指出當並時無組織發起到元朗示威的活動,監警會專案組督導委員會成員陳錦榮雖承認未有詳細調查圖片來源,惟卻再次訴諸監警會缺乏調查權的理由開脫,不但不負責任,更反映出監警會連基本蒐集事件資料、辨識資料真偽的能力也成疑。
另一例子見於有關「721」晚市民致電999熱線的情況,新界區999控制台當晚接收超過2.4萬個電話,監警會批評當晚有人蓄意於網上呼籲意致電999、以癱瘓其系統運作,從而影響警方部署。但觀乎監警會所列出的圖片證據,有網民鼓勵「打爆」、「幾萬人一齊打」999熱線,亦不見得全然有意癱瘓報案系統,始終當晚情勢危急,市民見警察遲遲未能到場,故情急下呼籲網民一同致電報案,監警會不能抽空當晚處境,從字眼上對網上言論斷章取義。
調查及改革方為出路
監警會職能有限,報告本質上只能作參考之用,未能助社會還原衝突真相、療治撕裂,但想不到監警會連蒐集、總結事件資料的能力也缺乏,甚至就具爭議的地方多作主觀判斷,可見其報告連最基本整理事件的工作也未能做好。林鄭對監警會報告照單全收,以反修例運動已經變質為由拒絕為之。其實一方面,政府應檢討反修例運動中涉嫌違反規例的執法,需要時停職調查涉事警員;另一方面也應該檢討監警機制,設立有調查權、更全面的制度來保證執法標準。
論到改革,林鄭早前承諾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以審視社會動亂成因,並找出當中的社會、經濟及政治等問題,惟早前因疫情影響而作拖延,本已予人一拖再拖的感覺,上周林鄭更稱有關人選因私人理由拒絕出任,有關動議更似是壽終正寢。雖然林鄭表面對此仍保持「正面」,但談及本港的深層次矛盾問題時,卻稱「我都會讀社會學出身……點會唔知社會嘅深層次矛盾……但有學者去研究都好」,似乎完全輕視研究解決本港結構性問題的重要。歸根究柢,若林鄭果真明瞭深層次矛盾為何,本港就不會迎來回歸以來最嚴重的政治風波。作為特首,林鄭的要任是務實帶領香港重返正軌,而非以高傲、輕浮的態度拒絕回應社會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