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阿聯酋關係升溫 犧牲的是利比亞和平之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土耳其與阿聯酋的外交矛盾,近日因利比亞局勢再度升溫,兩方互相指控對方在地中海東部製造區域混亂和不穩。在兩國的口水戰背後,一場關乎戰後利益分配的暗戰如箭在弦。在內戰尚未見到曙光前,兩國爭名逐利的對峙不僅難分高下,更會拖慢和平談判的進程,最終受難的卻只是無辜遭被捲入戰火的平民。

利比亞及其周邊的混亂局勢不僅使之成為 難民偷渡的重要跳板,也使之成為周邊國家藉機生事的重要舞台。(美聯社)

在當代中東的政治爭端中,雖然以色列、沙特和伊朗的三雄鬥法常成為國際版焦點,反觀土耳其的位置則處於亞歐大陸的交界,地緣政治上有伊拉克、敘利亞的失敗國家,區隔開阿拉伯半島的爭端,而阿聯酋則是因其國力有限,在外交事務上經常成為沙特的附庸國,使至兩國既有的矛盾,常被三雄鬥法蓋過。但隨着利比亞戰後的利益分配浮上桌面,兩國的對峙亦將成中東的新看點。

阿聯酋外交部上月底發表聲明,指控土耳其在利比亞涉嫌部署戰鬥人員和走私軍火,並批評安卡拉插手干預內戰。未幾土耳其反擊,反指控阿聯酋在該區奉行「破壞性」和「雙面」政策,並呼籲阿布扎比停止「敵對態度」。不過這些口水戰的短期肇因,還須追溯到本年初土耳其的外交政策轉向。

土耳其涉足北非

眼見由阿聯酋、沙特、埃及等國支持的利比亞國民軍(LNA),在戰場已壓到獲聯合國背書的民族團結政府(GNA)後,埃爾多安年初決定尋求議會的同意,出手相助處於劣弱的GNA。不過安卡拉願意在敘利亞戰爭外另添一線,不但只是害怕戰後對岸將出現敵對政權,背後更有其經濟考量,即要阻止阿聯酋、南塞浦路斯、埃及、法國、希臘,聯手開發蘊藏於地中海東部盆地、估值達7千億美元的天然氣藏量。故可見土耳其願意軍事支援GNA之餘,也欲在土耳其南部至利比亞東北岸建立專屬經濟圈,先發制人。

其實兩國的新仇是築建於未解決的舊恨上。2016年土耳其經歷一場失敗政變後,埃爾多安一直不滿阿布扎比收容前巴勒斯坦法塔赫的官員達蘭(Mohammed Dahlan),並控指後者藉支助達蘭,欲在政變中推翻埃爾多安。當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翌年六月指責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並聯手施以海陸空封閉後,土耳其卻成了卡塔爾堅定的支持者,並派出其飛機派送物資,免得多哈陷入糧食短缺,可見土耳其的外交政策雖屬自主,但還須與伊朗、卡塔爾一營保持微妙的關係,才能與沙特爭奪遜尼派首領的寶座。

儘管利比亞內戰勝負未分,但戰爭打破的權力平衡,早令各國蠢蠢欲動,謀取私利,大增停戰的難度。縱然我們常用「內戰」來歸類利比亞戰爭的屬性,但該國在地干預戰爭的國家卻多達10個——土耳其、卡塔爾支持GNA,而阿聯酋、埃及、法國、俄羅斯、沙特、蘇丹和約旦則望協助哈夫塔爾奪權,而美國則在混戰抱有暧昧態度,兩邊押注。諷刺的是,當初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並以保護平民之命,出兵推翻卡達菲,九年後不但僅使大量平民淪為無家可歸的難民,後續更或迎來作風酷似卡達菲的軍閥哈夫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