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口罩生產問題不在招標 而在透明度不足
港府上周宣布向市民免費派發可重用口罩,惟措施受到不少批評,有市民甚至因政府未有就口罩生產公開招標,質疑有利益輸送的嫌疑。然而非常時期需非常手段,政府若循常規依程序招標生產,實非迅速為市民提供口罩的上策。觀乎2、3月出現口罩荒、甚至口罩原料短缺的情況,政府如要盡快向市民提供防疫保障,選擇不作招標生產並非無理,我們不能為批評而批評。
政府上周宣布向全港市民免費派發可重用口罩「銅芯抗疫口罩」,當中「銅芯」口罩由政府資助機構「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研發,並分別於本地及東南亞製造,而項目亦獲政府防疫抗疫基金為口罩項目預留8億元資助。不過,政府指因原料供應緊張、相關資訊敏感,為免被其他商家截糊等原因,故決定不就口罩生產作公開招標。
公眾憂慮乃意料中事
「銅芯」口罩生產未有招標,引來熱議其實為意料之中。首先,政府採購物料及服務須公開招標乃為正常做法。根據《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政府招標承投價值超逾143萬元的物料及服務,或價值超逾400萬元的建造及工程服務時,一般須作公開招標,以排除有利益輸送的情況,故政府口罩生產實有違既往做法。
口罩項目涉及8億公帑,公眾關注箇中資源運用、監察有無利益輸送問題絕對有理。事實上,政府目前仍未能交代項目的具體成本,只大概估算每個口罩成本為40元,故以生產數量800萬個估算,生產成本只為3.2億元,不及預算的一半,即使此數字未計及研發經費、甚至專利費等成本,有關數字相信仍有不少「出入」。
此外,坊間亦關注負責統籌項目的HKRITA與有份參與項目的公司之關係。舉例說,HKRITA主席楊敏賢為項目物料供應商之一溢達集團的副董事長,另外董事王志輝及蕭毓然,亦分別為項目主要生產商晶苑國際的董事,及有份租借本地廠房聯業紡織的副總裁,可見彼此關係相當密切,故惹來HKRITA私相授受,將利益輸送予「自己友」的懷疑。
非常手段值得諒解
公眾關注口罩生產的利益關係是合理的,但政府當初決定以不招標方式生產卻不見得錯誤。疫情蔓延迅速、甚至社會出現廣泛防疫用品荒均是此料不及,「一罩難求」在2、3月時不但是衛生防疫上的問題,更演變成對市民造成龐大心理壓力的民生問題,亟待迅速解決。然而政府2月下旬決定以招標方式採購口罩,結果遭廣泛批評,質疑招標採購效率不足舒緩當下情況。故政府汲取教訓,放棄就生產可重用口罩招標,始終可視為增加效率的決定。
縱然目前疫情見緩,政府派發口罩似乎姍姍來遲,甚至遭同樣有產生可重用口罩的商家、立法會議員鐘國斌質疑共其生產效率太低,但此乃為生產問題,快慢與否固然值得討論,惟這卻不影響政府當時須爭分奪秒,以不招標方式加快口罩生產的決定。至於HKRITA與「相熟」生產商合作,亦可視為減省程序,提高生產效率的做法。當然,此做法在觀感上不理想,但解決問題不能形式主義,非常時期而用非常手段。如果有人無視這次迅速生產的好處,借不招標為名大做文章,便是為了批評而批評。
重要是開誠布公
當然,諸如項目中公帑的具體去向,有關生產商是否如政府口中以「友情價」承接項目等問題,政府始終須要詳細交待。歸根究柢,以不公開招標方式作招購、生產本身並非最大問題,政府最重要的是改善計劃執行的透明度,可惜的是,政府就口罩生產一事掩掩揚揚,包括沒有主動透露生產商為誰,甚至稱不明白外界擔心有利益輸送的存在,這在政治傳訊上就不夠明智。
政府解釋稱如果一早公開相關資訊,有機會造成原材料被抬價、囤貨等問題,這說法固然有理,但直至宣布派發口罩,政府起初仍無意公開生產商資料,在傳媒追問才逐漸回應,卻教人費解。政府事後承認敏感度不足,新任創科局長薛永恒亦承諾經一事長一智,希望日後可更秉持盡量開誠布公的態度,政府若能果真汲取教訓,為社會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