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林鄭受得起521萬元年薪嗎?
特首辦日前回應立法會議員有關《財政預算案》書面質詢時表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0至2021年度的薪金預算開支為521萬,較去年度509萬開支增加12萬。一般人認為「加人工」源於優秀表現,但林鄭的情況顯然衝擊這個常識。香港正經歷「沙士」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但無論從帶領社會對抗疫情,還是籌謀疫後重建兩方面,林鄭完全無法讓人信服。她必須深刻檢討,以優異表現證明她值得拿取521萬元年薪,否則只會繼續受人恥笑。
在應對疫情方面,香港最近雖然爆發第二波疫情,但整體尚算平穩,確診個案沒有紐約、倫敦、新加坡那麼多。外國人或會認為這源於香港政府領導有方,但本地人卻不是這樣看。《南華早報》日前的民調顯示,約7成受訪者認為如果香港最終戰勝疫情,原因在於社區(而不是政府)應對得宜。事實上,港府確有諸多不足,許多市民至今仍對當局無法提供足夠口罩、醫療裝備憤憤不平。安定民心是政府的基本責任,在這方面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竟然比不上鄰近的澳門,林鄭應當自我反思。
如果說爆發疫情屬突發事件,因此港府在疫情初期進退失據尚且可以諒解的話,那麼當局在經歷兩三個月後仍然不斷「甩轆」,就難免令人側目。林鄭自詡「迅速應變」,但人們看到的是無能。3月27日當局宣布關閉遊戲機中心、浴室、健身中心、戲院等,但同樣人群聚集的卡拉OK、麻雀館竟然照開,直至3月31爆出卡拉OK群組感染後,才姍姍來遲在翌日宣布關閉;到了禁止卡啦OK,卻未禁同樣出現確診個案的美容院。政府的處理手法根本毫無章法可言,市民怎會有信心?
香港重生 還看改革
抗疫之餘,同樣考驗執政能力的是應對經濟衰退,但政府在這方面卻非常短視。疫情徹底打擊本地經濟,雖然外國也有同樣遭遇,但香港的「自由市場」、地產霸權卻放大了疫情的負面影響,估計很快便會出現結業潮、裁員潮。平情而論,政府通過「派錢」、抗疫基金等方式扶助基層、中小企是有積極作用的,但地產商在租金上對商戶扶助有限,商戶又以無薪假方式將陣痛轉嫁小市民,政府對此無能為力,反映香港一直以來偏袒商界既得利益的經濟結構。這須通過廣泛而深刻的結構性改革去處理。可惜,我們目前仍然看不到林鄭有何法寶幫助打工仔,遑論拿出清晰的改革綱領。
或許是意識形態作祟,政府遲遲未有認識到自己才是公共利益的最後把關者。疫情打擊下,2月份零售銷售數據創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林鄭於是呼籲地產商減租,要求對方與租戶共渡時艱。其實,稍為有常識的人都明白,要求自利的地產商減租只是緣木求魚,真正能夠為全社會把關的,只能是政府。
《香港01》一直認為,政府坐擁萬億「家底」,有條件善用手中資源,為市民創造更多財富。當前疫症肆虐,增開支,保就業、穩民生是應有之義,為此我們並不反對「派錢」和派發抗疫基金,因為這可為「疫」後重生奠定基礎,但更重要的是,林鄭應當明白香港必須動一場大手術,撼動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格局,推動經濟轉型。只有這樣,香港方可練就「內功」,即使將來遇到新的不測事件,亦不致於節節敗退;也只有這樣,林鄭才對得起來自市民荷包的521萬元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