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會所照開、HO未復推 社會何談抗疫?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爆發第二波疫情,迄周二(24日)確診個案迫近400宗,社區爆發危在旦夕。政府加推「限酒令」等多項措施,希望控制市民外出聚集的情況,但社會的防疫意識卻愈見鬆懈,情況教人憂慮。

港府周一(23日)宣布一系列防疫新措施,當中包括加強入境管制,禁止所有非香港居民從機場入境,而且所有從英美歐抵港人士均需接受病毒檢測;另將修例暫時禁止全港8,600家領有酒牌的酒吧、食肆、會所賣酒,及要求受《私人遊樂場條例》規管的會所暫時停止所有康樂設施、更衣室及幼兒遊玩的設施。

政策不足 市民又有否自律?

新措施用意防止進一步輸入個案,切斷傳播鏈,同時藉控制人口聚集改善社區防疫。措施引來爭議,例如坊間批評政府只作「禁酒」未夠進取,未必能有效減少市民外出聚會。這些批評雖然不無道理,政府工作有改善空間,但若各界防疫意識鬆懈,未能自律響應政府防疫部署減少社會接觸,明顯亦無益於抗疫。

有報章發現,有私人會所未有按政府要求「馬上停止」活動,旗下設施如泳池、室內體育館及更衣室依舊照常開放,有關體育會回覆亦直認將於周四(26日)起才關閉所有設施。無疑任何活動因政策需「馬上停止」,勢會面對不少不便與困難,然而康樂設施始終屬於人口易於聚集的場所,其中如體育活動更涉及緊密接觸,故政府要求相關場所從速暫停活動亦相當合理。而且場所營辦方更須明瞭,場所繼續開放本身有機會傳遞錯誤訊息,市民或因而認為繼續進行相關康樂活動並無不妥,故變相「鼓勵」市民繼續冒險,營辦方如無重大理由,實在不應拖延停止活動。

正所謂孤掌難鳴,康樂活動如常進行,都因為市民防疫意識鬆懈。有傳媒實訪未有暫停的康樂場所,發現有會員依舊身穿運動服、帶備球拍到場,彷如一切如常。另外有陪兒子到游水池「練水」的家長甚至直言不擔心感染,認為泳池人數稀少,風險有限,甚至不比於巴士站等車為高。但無論人數多寡,前往泳池、更衣室等共用設施始終具相當的風險,市民如仍抱這種僥倖心態,在此非常時期繼續無改自己的生活、社交習慣,不但相當冒險,一旦感染更會造成傳播風險及公營醫療系統的理力,這實與以公眾健康作為賭注無異。要齊力抗疫,市民必須提高警覺,不要誤作自私行為。

僱主須盡力推動「在家工作」

個人消遣之外,在機構層面上亦見得防疫意識倒退。政府應疫情變化,上周末宣布恢復公務員「在家工作」安排,同時呼籲私人機構應採取彈性安排,容許僱員在家工作。但無論觀乎午市情況,或是繁忙時間公共交通的狀況,不難發現依然人頭湧湧,如職工盟主席吳敏兒表示,不少工商業區私人公司的打工仔仍需到辦公室上班,提供在家工作或彈性上班安排的公司較上一波疫情時少。

誠然,並非所有公司均容易安排員工在家工作,部分員工須照常於辦公室工作或許情有可原。但經歷過首波疫情於2月爆發,不少公司理應清楚疫情不會短期內歇止,為顧及員工安全及公共衛生,在家工作始終是為勢所趨,企業、機構等應汲取上次實施在家工作的經驗加以改善。然而觀乎目前情況,難免教人質疑僱主未有盡力仿效政府上班安排。更甚者,如機構只因行政不便,不願再次安排員工在家工作,更是妄顧員工、公眾安危,同樣為自私行為。無論如何,減少人流接觸,僱主決定舉足輕重,企業、機構應以大局為重,盡可能響應政府呼籲安排員工在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