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星期二」選情逆轉 民主黨all-in擋左翼浪潮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過去72小時選情大逆轉。本來出閘脫腳的前副總統拜登於第四站南卡羅萊納州創下佳續,及後24小時之內,三名參選人——華爾街基金超級經紀史泰爾(Tom Steyer)、前南灣市市長布蒂吉格(Pete Buttgieg)、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克羅布徹(Amy Klobuchar)紛紛宣布退選,布蒂吉格與克羅布徹更現身拜登德州造勢活動力挺前對手,加上前德州聯邦眾議員及初選參選人奧魯克(Beto O'Rourke)等諸多民主黨建制人物先後表態支持拜登,整個民主黨於「超級星期二」前夕連成一線力谷拜登選情,令形勢迅即逆轉。雖然「領頭羊」左翼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桑德斯在「超級星期二」票倉加州佔優,但拜登於德州、明尼蘇達州、緬因州、麻省的表現均遠超預期,大幅收縮跟桑德斯的距離,甚至有機會取而代之。

桑德斯本來乘着首三站勝仗以左翼浪潮席捲全黨,72小時內被民主黨建制殺得個措手不及 ,變成陷於苦戰。拜登原本就是民主黨建制屬意人選,隨黨內新星如奧魯克、加州聯邦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布蒂吉格等先後於辯論台上大放異彩,於選舉中漸漸給比下去,於辯論時處處捱打、屢屢表露疲態。艾奧瓦州及新罕布什爾州首兩站初選,拜登分別只得第四及第五名,敗於同樣以溫和派招徠的年輕市長布蒂吉格,遠遜外界預期。拜登的競選財政更一度陷入枯竭,在「超級星期二」眾多州份幾乎毫無組織或樁腳,加上另一溫和派億萬富豪彭博宣布參選,以數以億元銀彈發動「廣告閃電戰」地氈式轟炸全國,外界一度判定拜登翻盤無望。拜登亦將所有資源集中於其擁有大量忠實非裔選民支持之「最後防線」南卡州。

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前市長布蒂吉格3月2日在達拉斯為拜登站台。(美聯社)

南卡州後獲追捧

拜登將最後賭注押在南卡州上,結果不負所望,取得近一半選票拋離桑德斯。此後媒體大肆報道,令拜登頓時選情高漲,然而布蒂吉格及克羅布徹兩名溫和派其時仍無意棄選,民調顯示桑德斯於「超級星期二」多州中領先。不過之後的24小時形勢急速變化,布蒂吉格與克羅布徹先後退選並轉而支持拜登,曾於參選時力陳拜登代表舊世代、應讓路予新人,棄選後久未露面的德州新星奧魯克又突然為拜登站台,民主黨內溫和派合流,一致對抗進步派之桑德斯的形勢相當分明。

到底是誰在短短24小時內統合民主黨,擺平各參選人?外界都指向一直低調的前總統奧巴馬。有傳布蒂吉格於退選前便曾跟奧巴馬通電,而同時間前國安顧問蘇珊賴斯(Susan Rice)、前白宮幕僚長麥克多諾(Denis McDonough)、前駐聯合國代表鮑爾(Samantha Power)等奧巴馬政府高層紛紛表態支持拜登,亦多少看到奧巴馬幕後動員全黨建制人物之身影。

民主黨傾全黨之力統合黨內溫和派,旨在力谷拜登「超級星期二」選情,反而進步派卻陷入分裂。與桑德斯同樣走進步派路線的麻省聯邦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雖然於首四站初選表現遜色,甚至落後於布蒂吉格,已經幾乎毫無勝算,卻仍然堅持留在初選。結果除了自己所屬之麻省外,沃倫於「超級星期二」14州皆遠遠落後,甚至達不到15%取得黨代表票之門檻,令進步派大為反彈,直指其「𠝹票」。可是,沃倫跟本來於民調中看高一線的桑德斯於麻省雙雙落敗,仍不言退,令桑德斯今後要扭轉局面將更為艱難。而彭博雖然於全國花上逾兩億美元大賣廣告,依然抹不走選民對其於論壇慘遭「屠殺」之記憶,亦挖不走拜登於南部堅實之保守非裔年長選民。

彭博(左)在兩次競選辯論中都被沃倫(右)攻擊,然而他的回應顯得無力。(AP)

72小時小陽春?

初步結果顯示,桑德斯雖或可保得住票倉加州,但另一大州德州卻敗陣,加上後者橫掃非裔人口吃重的南部各州,又於桑德斯本來有明顯優勢之北部明尼蘇達州、緬因州、麻省多州取得佳績,順理成章改寫主流媒體之描述,形容「超級星期為二」為拜登的重大勝利。桑德斯氣勢明顯被全數抵銷,此起彼落之下,桑德斯選情不容樂觀,須重整旗鼓加強部署進步派重鎮之西北部及白人勞動階層佔多數之中西部「鐵鏽地帶」。然而拜登今後少了布蒂吉格等人搶去焦點,亦將再次受到選民重新檢驗。拜登在辯論台上表露疲態,經常失言忘詞甚至語無倫次,令不少人質疑其是否有腦退化症之初期症狀。奧巴馬開初亦不肯支持拜登,聲言自己屬意年輕人出選。

當民主黨選民和建制一時之亢奮冷靜下來,再看拜登辯論台上之拙劣表現,會否從新考慮其在大選中跟特朗普唇槍舌劍之勝算?加上民主黨一眾對手及自由派主流媒體雖對拜登之子亨特於2014年烏克蘭革命後出任當地天然氣公司董事,及後捲入洗黑錢醜聞之事避而不談,而特朗普因向烏國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施壓要求對方調查拜登父子而遭民主黨彈劾,幾乎肯定會舊事重提,如上屆大選指控希拉里「電郵門」般指控拜登腐敗。而且相比桑德斯挑戰過去數十年政經霸權,試圖解決深植於美國之社會深層次結構矛盾,拜登視特朗普為病因而非病徵,稱要只要重回奧巴馬時代一切如舊便好。然而上屆民主黨將所有注碼押上同樣為建制代表人物、提出延續奧巴馬政策、走中間路線打保守選戰之希拉里,最終結果依然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