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當中國打噴嚏全世界都感冒
自1月由武漢引發新型肺炎疫情以來,全世界的焦點都放到中國身上。對於中國疫情,有些國家如日本等投以溫情關懷,有些國家則尖酸刻薄,某程度也是國際舞台的展現。不少偏狹的人常指斥那些關心中國的國家「投共」,認為他們只是為了「區區」人民幣就不惜向中國屈服。先不論這種道德判斷是否可取,這種說法從現實上也無助於我們了解當今世界局勢。隨着中國的崛起,其已成為世界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世界對中國的關心其實是反映了「當中國打個噴嚏,全世界都感冒」的客觀現實。
中國爆發疫情,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幾乎全國停工生產。芬蘭有機構研究指出,中國停工兩周全球碳排放少了1億噸,有論者戲言希望中國永遠停工下去,以改善全球空氣質素。當然,這種講法頂多只是開玩笑。要真正減碳必須全世界的人一起減少浪費,或是科技突破令碳排放更少,只要世界上有需求,就算中國不製造也總會有國家去製造。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的目的就是要振興美國工業,如果工廠都回流美國,他必然樂意之極。
停工影響生產鏈
其實,這個例子亦反過來證明中國在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國停工兩周,全世界除了農業以外,幾乎所有行業的產業鏈都近於斷裂。就以最近突然急需的口罩為例,不單大部分的產能在中國,而且原料之一的中間過濾層亦是產自中國,中國停工對口罩產力帶來極大震盪。電動汽車Tesla在上海的廠房要停工,香港人喜歡的蘋果電話生產線也受影響。中國的工業能力高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不管願意與否,或是否「投共」,都不能否認這個客觀現實。所以許多經濟體也會想中國的經濟保持健康。法國大革命時,奧地利政治家梅特涅據說曾說出「當法國打個噴嚏,全歐洲都感冒」,用這話套在當下的中國未嘗不可。在經濟全球化、貿易唇亡齒寒的廿一世紀,更是如此。
有些人常認為,許多國家靠攏中國,只是為了賺取金錢。有部分更形容一些國家在中國疫情嚴重時不願對中國全面封關是「為了賺取人民幣而置性命於不顧」。當然不能排除金錢的作用,但這種想法卻曲解了現代的國際關係。中國為全世界提供相對便宜、穩定的產品,減少了人們所須的消費成本。例如,日本曾有節目實地考證日本一個普通人家中大約有七成產品來自中國。
假如真如一些人所說,全世界都不買中國的帳,不與中國經濟來往,那首當其衝的是歐美等先進地區國家。中國勞工比起歐美的工人工時不單要長、工資亦要低。假如先進國家不依靠中國自給自足,要麼他們人均生活水平下降,要麼當地工人必須減薪和增加工作時間。一些國家能提出每周只工作四天,其「快樂」難度不是建築在其他人的付出身上?當然,不是要說全世界欠了中國。事實上中國從貿易中也得到了不少的利益,對中國發展有着重要幫助。但這卻說明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是互惠互利,而不是膚淺的「為了賺取人民幣」那麼簡單。
今年中國爆發疫情,包括國際和本地不少論者積極警告這是依賴中國的結果,呼籲國際社會別再依賴中國。在商言商,各國自會選擇最有利的貿易伙伴,看的是整體利益,而不局限於一時三刻的疫情。指責他人「投共」縱或帶來道德優越感,但不如認清根本現實更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