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痛之後——武漢醫生李文亮之逝
周四(2月6日)晚上,被視為此次新型肺炎疫情「吹哨者」的武漢醫生李文亮病逝,引來了社交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憤怒與哀痛。有微信群提議翌日晚上汽車鳴笛30秒記念之,亦有人仿照香港示威者提出內地版「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包括撤回對李文亮的訓誡、追究涉事官員責任等。李文亮不治引發了哀痛,但同樣重要的是應從中汲取什麼教訓。
「吹哨者」即告密、舉報者的意思,正如美國的斯諾登也被稱為「吹哨者」,指的是向社會大眾揭露一個組織內部不正當行為的人。縱然許多人稱李文亮為武漢肺炎的「吹哨者」,但或許他一開始也並沒有想過要做舉報什麼。
12月30日,李文亮在微信同學群裏上傳了電腦掃描圖(CT),指在華南水果海鮮市場出現了七宗SARS病例,並附加說明這是冠狀病毒,病毒還需進一步分析。他只是私下與同行友人分享交流,「大家不要外傳,讓家人親人注意防範」。然而武漢衞健委同日接上級指令,通知下屬「嚴禁外傳」這種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當地不但八人翌日被警方以「散布謠言」查處,李文亮在1月3日也要簽下「訓誡書」,自認「在互聯網上發布不屬實的言論」。
1月8日,李文亮的眼科病人肺部CT出現了「磨玻璃」樣(即新型肺炎病徵之一),不久後李文亮本人也出現感染徵狀,並於12日進入了隔離病房,但卻直到2月1日,才等到核酸檢測盒確診新型肺炎,並延至2月6日不治,引發了很大的民憤。民憤一方面是因為李文亮遭受不公對待,一方面也來自於不滿言論限制收緊。不論是李文亮當初出於好意的提醒竟被禁止,還要自認言論不實,或是其不治引發的洶湧輿情,於周五(2月7日)清晨迅速歸於平靜的「404」,兩者也反映了言論之限。
錯失防疫時機
言論自由當然有其限制,正如胡說戲院失火的教科書例子說明了造謠之禍。然而,限制必須有理有度,不應阻礙資訊的合理流通,尤其疫症之通報不能阻。傳染病一旦蔓延,可以一發不可收拾,下達命令不許談論相關消息,對官員來說,或許能夠有某種程度上的管治安穩和信心,但也足以像此次疫情般釀成悲劇,錯失最佳防疫時機。官場文化令人傾向掩蓋問題,以為可以得過且過,但真正需要防微杜漸不是社會輿論,而是疫症本身。正視問題,方為解決問題之道。
李文亮不治後,國際衛生組織(WHO)表示哀悼,並感謝他在「此次疫情中所做的工作」。李文亮大概只是做一個普通平凡的人,與朋友私下分享健康資訊,沒有想過揭發什麼黑暗。但他卻被要求簽下「訓誡書」,後來甚至染病和逝世,令事情顯得諷刺,也添上悲憤。2月7日,國家監察委員會派調查組前往武漢,全面調查李文亮一事,固然值得肯定。但在情緒之下,政府和社會會否真正反思官場文化的問題、政府管治與個人權利的平衡點?否則,只會犧牲一個又一個的李文亮,進行一場又一場的事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