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架專營的士焉能改變生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年市民對的士服務質素的不滿呼聲高漲。立法會《專營的士服務條例草案》委員會周一(6日)召開首次公聽會,約60個團體代表出席,多名業界代表反對引入專營的士,認為加入競爭將打擊生意。如何在市民、司機、牌照持有人的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為政府的考驗。

針對的士服務的投訴由2006年的7,051宗飆升至2018年的11,000宗,當中25%投訴拒載,19%投訴司機無禮。(資料圖片)

服務質素「將貨就價」?

針對的士服務的投訴由2006年的7,051宗升至2018年的11,000宗,當中25%投訴拒載,19%投訴司機無禮。目前政府所做的不多,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的士牌照屬私人擁有,當局規管的力度有限。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推出專營的士計劃時明言,政府計劃便是為提升點對點的交通服務質素。專營權為期五年,不能轉讓、不能續期,並由政府在條款中清晰訂明服務水平要求,包括車輛類型、車廂設施、「網約」安排、安全要求、司機培訓、客戶服務及投訴處理等。政府可以對不乎要求的營辦商施加懲罰,更嚴重者甚至能撤銷營運權,政府對專營的士的質素監管能較一般的士牌照切實。

然而,此政策忽略了最根本問題始終是牌費過高,的士司機的租金壓力巨大,導致不少司機為求收益,忽略了服務質素。例如拒載問題,便是的士司機為求利潤,不想接載短程客、路經塞車區域,甚或不想「空車」回程所致。根據運輸署調查數字,2018年司機每月平均收益為33,326元,但扣除營運成本後僅為18,648元,較同期整體交通行業平均月薪20,297港元低約8%。根據的士租車網站顯示,現時市區的士每更租金300至400元,並依日子時段不同略有加減。以每月開工22日計,則租金每月支出可達8,800元甚至更高。駕駛的士租車成本高昂,司機如果想在租車時段多走幾趟,在聽到客人「不理想」的目的地後,拒載便成為司機的「選擇」。

專營的士計劃的安排及規模有局限,不足以提升業界整體質素。(資料圖片)

600架的士無助問題根本

再者,專營的士計劃的安排及規模有局限,不足以提升業界整體質素。首先,政府建議專營的士起表價為36元,刻意減少專營的士與現時持牌的士之間的價格競爭,無異於對的士服務質素低下的現況「隻眼開隻眼閉」。正如競爭事務委員會12月23日就向立法會法案委員會提交的意見所言,政府應該透過招標程序,要求專營權競投者在不犧牲服務質素的前提下,以收費水平互相競爭,而非由政府主動限制專營的士的競爭力。若果專營的士能夠在價錢相若的情況下,提供比一般的士更為優質的服務,香港應該樂以為之引入競爭,而非處處維護現時持牌的士。

在規模方面,政府推出的專營的士計劃僅涉及600架的士,只佔全港1.8萬部的士的百分之三。專營的士縱能為港人提供更為優質點對點交通服務,並提供近似「網約」車服務。但要以3%車輛改變業界風氣,機會微乎其微。蘇偉文明言,專營的士並非旨在取締現有的士,又重申兩者定位不一,亦非要與一般的士直接競爭,「專營的士」計劃自其目的開始,改變現況的意志已見不足。計劃旨在提供多一種服務,而非改善的士業界整體質素。

的士司機為搵食「揀客」固然不要得,但承受惡果的始終是一眾市民,政府必須要面對問題。 (資料圖片)

應檢討的士牌照數目

根據的士牌照買賣代理,香港的士交易所的數據顯示,2019年市區的士牌照成交價每個徘徊於496萬至561萬之間。天價導致佔業界八成租車司機幾乎無從選擇,唯有忍受沉重租金。的士司機為搵食「揀客」固然不要得,加上承受惡果的是一眾市民,政府必須要面對問題。

改變目前的士行業生態的徹底辦法,應是加快檢討專營的士數目,重新開放的士牌照申請。而且未來發牌數目更應該遠多於今次計劃的600架,以透過發出牌照壓低一般的士牌照價格,打破當前「天價的士牌」的局面。回首過去發出永久的士牌照,由政府主動創造「既得利益者」的弊病,政府新發牌照應在今次專營的士制度之上,限制日後的發牌年期、轉讓權限,並以服務質素作為續牌考慮等,避免新一輪發牌錯誤造就另一批既得利益者。

如此改動牽動既得利益集團,改革前路必然艱然。但問題困擾香港多年,政府仍必須正視,尋求治本之道。須知道600架的士,並不足以改變的士行業生態,政府現時極盡其力避免「專營的士」與現有的士競爭,實質只形同鴕鳥,無視問題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