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香港社會再次看見未來
民陣周日(12月8日)獲發不反對通知書舉辦遊行,由維園出發至中環遮打道,是超過四個月來首次。市民能否復歸理性,以和平及合法方式表達聲音?警方會否秉持專業精神,執法合法、合情及合理?政府是否經一事長一智,懂得善納諫言及從善如流?
8月以來,民陣發起的遊行均遭警方反對,僅8月18日能在維園集會。對上一次民陣遊行而獲發不反對通知書,已是7月21日。距今四個多月,社會可謂幾生丕變,「七二一」、「八三一」等數字有如烙印,在部分市民心目中無法磨滅。
以11月「大三罷」為始的最近一輪嚴重暴力衝突,以中大及理大事件最震撼。吐露山城起烽煙,紅磚校園陷火海,被困者驚險逃走。畫面衝擊香港人的內心,看見年輕人如此冒生命危險,面臨沉重的牢獄之災,以這個城市為家的人沒有一個能夠心安。從這個角度看,區議會選舉的片刻平靜,既是市民珍重投票權利,欲以選票發聲,也是香港人在消化情緒。畢竟沒有人能長期處於緊張情緒,而香港人的緊張情緒由6月持續至今,已成難以再承受之重。
做好自己 以德服人
民陣藉國際人權日,於12月8日發起港島區大遊行,是自然之事。示威浪潮雖未平息,警方或許評估暴力情況較之前緩和,因此發出不反對通知書。不論怎樣,雙方都可以說是意願良好。一方面希望以遊行這種合法、和平的方式表達意見,另一方希望幫助市民實踐其示威權利。
然而,良好意願也可以演變成糟糕的結果,看似稍息的局勢隨時可以急轉直下。就此,社會各方均有其責任。市民既要有所不為,堅持以和平及合法方式表達聲音,警方亦要秉持專業精神,執法合法、合情及合理。
民陣召集人岑子杰只呼籲警方克制,而不肯呼籲「勇武派」在遊行後勿使用暴力,聲言「大家各有打算」,這是雙重標準及怯懦,既無視暴力示威可令事情變質及惡化,也反映出其不敢直諫「勇武派」。香港民意研究所在11月中旬的民調首次顯示,多了游離市民對警方重拾信任,反映極端示威者開始令民意退回去親政府那邊。社會的心聲,民陣及泛民有看清楚嗎?至於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表示,若然發生暴力事件,民陣應拿出勇氣譴責暴力,也只是說對了一半。警方與其寄望別人譴責「勇武派」,倒不如切實做好本分,展示出應有的水平及紀律,重新符合社會的期望。香港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論是示威者或警方,若然靠別人犯錯來增加自己的民意支持,而非做好自己及以德服眾,均是不智及不負責任。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更重要的是,民陣遊行只是考驗的開始。殷鑑不遠,6月16日百萬大遊行也是和平舉行及結束,隨後的社會形勢卻是慘不忍睹。原因在於遊行只是市民表達意見的一步,隨後政府還須作出恰當之回應。即使我們的政府目前並非由普選產生,但香港社會仍然期望它能夠對民意負責,這是政府必須接受之現實。特首及問責官員不能自以為高高在上,對市民的聲音不屑一顧。不論是肇因修例方案,或是後來的監警問責,甚至最近的催淚煙對健康影響疑雲,官員也須善納諫言。即使有所不認同,也必須放下身段,務求讓廣大市民信服。若然不諳政治家應有的處事之道,即使考試第一名或智商非常高,最終只會成事不足。
在區議會敗選後,民建聯等建制派對政府多番批評,由特首到局長無一不罵。但這樣要麼是事後故作姿態,要麼是將敗選的私怨向官員發洩,兩者皆無助社會前行。督促政府施政,是被視為政府管治盟友的建制派最應該做,但又一直沒有做好的事,未來他們能夠痛改前非嗎?至於泛民主派,我們亦一再提醒,他們對今天香港之亂局有無可推諉之責任。作為政治體制中的一分子,泛民在立法會內徒有政治口號,沒有務實之建言,甚至對經濟政策、社會保障等乏善可陳。當連有願景的藍圖也不懂或不肯規劃,我們怎樣寄望他們能推動社會進步?
自6月以來,香港一直朝最壞的方向發展,暴力橫行、「攬炒」、建制派總崩等預言不斷實現,甚至有人形容香港已成戈爾迪死結(Gordian knot)。但沒有人需要是宿命論者,香港人不是不能走出惡性循環的困局,一切只視乎我們——不分立場的社會各界——是否希望再次看見未來,並願意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