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政策一時一樣 政府連環轉軚錯配資源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申訴專員公署周二(22日)發布主動調查報告,揭示本港電動車公共充電設施不足、停車場泊位管理不善等,而政府電動車政策長期搖擺不定,更令市民無所適從。港府在《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訂下「目標」,盼在2020年有三成私家車屬電動車,但申訴專員公署向環境局查詢時,局方卻改稱這是「願景」。政府電動車政策搖擺不定,難免令市民質疑港府推廣電動車的決心。

本港電動車公共充電設施不足、停車場泊位管理不善。(黃偉倫攝)

政府彈出又彈入

香港政府在電動車問題上多年浪費時間,發展速度遠不及預期。政府本來在2011年修訂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期許所有新建築物的私家車泊位,應有至少三成可以提供電動車充電設施,而未來規劃也以有三成私家車屬電動車為目標。當時,政府通過寬免住宅和商業樓面面積,以利誘發展商設充電站,屋宇署曾經預計新樓悉數落成後,有至少四萬個車位可供充電。

不過七年之後,實際數字令人大失所望。截至2018年12月底,香港電動車數目共11,496輛,佔全港登記汽車總數不足2%,而目前電動車公共充電設施也只有2,000台左右,遠不及政府2011年「三成車位」的目標。

政府電動車政策屢番更改,時而優惠時而取消,窒礙本港電動車發展。曾蔭權在2009至2010年度施政報告曾經提出,政府長遠政策目標是令香港成為亞洲區內,最廣泛使用電動車的地區之一。2011年推出上述的宏大「目標」後,2016年政府又將政策聚焦到公共交通轉用電動車,鼓勵私家車車主轉用電動車的措施就停滯不前。2017年4月,政府取消全數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當時車價飆升近一倍,導致電動車銷量大減至49架,跌幅高達96.8%。燃油汽車首次登記數字反因此提升11.8%,柴油車更有逾1.6倍升幅。政府一方面表示以電動車取代傳統車輛有利環保,但政策又逐步背離推廣電動車,舉措令不少市民費解。

縱然今年年頭政府推出電動車「一換一」計劃,但礙於本港電動車配套不足,仍未能吸引大眾換車。隨技術發展燃油汽車面對逐步淘汰,政府在這過渡時期至關重要。政府應盡快普及電動車充電設施,推出更優惠措施鼓勵車主轉用電動車。環保、運輸、商務或其他相關部門若不打破官僚桎梏,跨部門合作,便難以制定一致而長遠的汽車購置政策。在電動車漸變成熟、普及的同時,當局須積極協助燃油車車主換車,減少汽車廢氣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政府須全面改掉過去搖擺不定的電動車政策作風,在未來指出清晰的政策目標,不能再以「願景」之名蒙混過關。

申訴專員趙慧賢交代新一份調查報告,當中包括涉及電動車規劃問題。(羅君豪攝)

充電位得物無所用?

充電設施本已緊絀,位置遭到濫用,令充電設施不足的情況更加嚴竣。報告指出政府停車場內的充電泊車位經常被非電動車,或已充電完成的電動車佔用,導致電動車反而無法使用充電設施。《香港01》記者周二(22日)下午到林士街停車場及荃灣停車場兩個政府停車場觀察,發現大部分充電車位確被非電動車霸佔,其中一層約20個充電車位中,僅有2輛電動車充電,其他主要都被普通私家車停泊。

香港目前並無規例要求充電車位只供電動車使用,而外判停車場營辦商的實際做法政府也少有干預。縱然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表示未來將投入20億元,協助私人住宅停車場加裝電動車充電的基礎設施,但非電動車佔用充電車位的資源問題一日不解,投資再多也未免藥石亂投。作為短期應急方案,政府有需要先訂立法規,限制非電動車使用充電車位,甚或以小額罰款加以阻嚇,避免資源錯配。

長遠而言,單以懲罰無助解決問題。非電動車泊到充電泊車位上,其實側面反映本港車位嚴重不足。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5月17日文件顯示,全港領牌車輛共780,978輛,但目前泊車位(包括公眾停車場、私人停車場、臨時停車場)卻僅758,643個,平均每架汽車可用車位不足一個。路面合法泊位已非常緊絀,若再要求各備有充電設施的停車場刻意留空可用車位,只變相令更多汽車「被迫違泊」。

目前全港汽車數目接近80萬架,在本港推展電動汽車普及之前,讓本港汽車增長減慢是港府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政府應從源頭入手,提升首次登記稅和牌照年費,減慢佔比最多、升幅最大的私家車數量增長。作為替代,政府應透過改善都市規劃,鼓勵單車、步行等上班方式,亦須完善集體運輸工具,利用優惠折扣等吸引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長遠減低市民對私人汽車的需求,如此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