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使「蔡維邦」成獨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資深大律師蔡維邦本周一(14日)在報章撰文力指大律師公會對現在完全失控的無差別暴力不作譴責,決定辭去公會副主席一職。面對社會各種問題,尤其是仇恨與暴力行為嚴重衝擊着香港的社會秩序,社會精英理應各司其職、勇於以言行匡正社會,而非掩飾問題或選擇性地對某些問題視而不見,甚至轉移視線、包庇錯誤行為。蔡維邦做了一名法律專業人士應盡的社會責任,但要使香港社會重拾正軌,還需要多的「蔡維邦」突破觀念枷鎖,直面社會亂局並以實質有益的言行促成改變,而非繼續囿於立場,空談不着邊際的「理想社會」。

蔡維邦在《南華早報》撰文,交代辭任大律師公會副主席一事。(資料圖片)

蔡維邦在題為《Hong Kong Bar Association has been shamefully silent on protester violence and those who support it》(大律師公會一直可恥地對示威者暴力和其支持者沉默)的文章中,解釋他不齒大律師公會不譴責示威暴力的做法,亦因此而決定辭任公會副主席。他指出「任何略有文明的人」都應該明白無差別的暴力行為只會適得其反;現況已令秩序瓦解,對香港造成深刻破壞;過去數月,很多年輕人被鼓動「放棄理性,並以野蠻行為取而代之」(youths have been stirred into abandoning reason and replacing it with barbarism)。

誠如蔡維邦所言,暴力示威已令香港秩序接近崩潰,甚至在「以暴易暴」的錯誤觀念扭曲下造成愈陷愈深的惡性循環。有些人對蔡維邦的警告不以為然,認為大律師公會應該站在維護整體公義與法治價值的高度看待社會問題,不可能每一件犯法事情都譴責。誠然,維護法治價值絕不可簡化為打擊罪案,但「私了」歪風在社會上蔓延且日趨血腥,不同政治立場的民眾人身安全均受威脅,以及基於政治立場破壞商戶或議員辦事處行為,其禍害已不僅僅停留在「犯罪」層面,而是已在摧殘香港社會珍重的法治精神,也與示威者口中所欲追求的民主價值背道而馳。

大律師公會會章列明捍衛、維護及提升香港法治是其責任之一,卻未對當前社會破壞法治的行為作出明確譴責,更未克盡專業責任,指出其背後種種扭曲法治觀念的荒謬之處,實在令人扼腕。對於大律師的社會責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的一段話值得參考。今年6月22日,馬道立在資深大律師委任典禮上指出,「大眾期望具有資深大律師名銜的人,會履行責任且承擔推進社會利益的義務」,而「推廣法治,以及促進公眾對法治有恰當、不帶偏見的理解」是沒有爭議的社會利益之一。當鼓吹勇武等深深破壞法治精神的歪風在社會擴散,像大律師公會這些權威組織及相關的專業精英更需要直斥其非,才是不負大眾期望。就此而言,蔡維邦敢於發聲,值得為其鼓掌。

有人認為蔡維邦只譴責示威者但卻不提警察,認為他偏頗。事實上,大律師公會早在9月3日,就因為8月31日太子站執法等問題,發過聲明譴責警方濫用權力,可見大律師公會亦非無視自己的社會責任,而蔡維邦當時尚為公會副主席,是發出聲音的一分子,說他選擇性地只譴責示威者,並不公道。值得深思的是,為何蔡維邦如今挺身指出社會出現摧毀法治的另一危險面向,反而受到非議?蔡維邦說,另一個人的錯不能令一個人的罪行變得合理(someone else’s mistakes cannot justify one’s crimes)。如果警隊犯了錯,應該譴責,而社會各界亦早已為之。但警察的錯,絕對不是縱容暴力破壞與仇恨罪行的藉口。

部分偏狹的人指斥蔡維邦「投共」,但還記得在旺角暴動案中,蔡維邦作為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辯護律師,曾經自省指香港民主倒退沿自他那一代人貪圖安逸,以致害了梁天琦一代人。可以看出,蔡維邦雖然同情年輕人,但也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他文中誠懇地指出「犯罪過程中沒有任何值得浪漫化的地方」,年輕人犯法最終會面對牢獄。這在在說明,所謂同情、愛護,並非等於無條件的支持,當年輕人走向懸崖,仍慫恿他們「勇往直前」。

戴耀廷豪言,不少選民已將抗爭議息連結區議會選舉,預料政治化之下的選戰,保守估計非建制派可以奪取300席,一舉奪取區議會控制權。(余俊亮攝)

蔡維邦發表上述文章翌日,法律學者戴耀廷也在報章發表題為《反抗專制與政治潔癖》的文章,提倡港人爭取自由民主時,不必拘泥於過高道德水平的政治潔癖。他認為如果把政治標準定得過高,會為抗爭帶來反效果,而「香港的局勢發展至現在的狀況,打破此政治潔癖的神話實是當務之急」。他又引用學術著作侃侃而談「私了」可以是正義。

先撇除政治潔癖是否合適的問題,「私了」是否正義,確實不可一概而論,涉及殺人或傷人罪案時,自衛也是合法的辯護理由。然而,香港街頭如今出現的已是企圖殺警、引爆土製炸彈等直接危害他人性命的極端暴力行為,而所謂「私了」或「裝修」等破壞行為,也不是為了保護自己,而是出於仇恨或政治立場。這些暴力是戴教授所說「人民受到致命的暴力攻擊」所引起的嗎?到底是他視而不見,還是他只在紙上談兵呢?

戴耀廷在文末說他不認同「無底線的抗爭或宣揚暴力」。如果上述這些嚴重暴力已超越了他的「底線」,作為具專業權威的法律學者及受尊重的公共知識份子,他實在有責任為社會撥亂反正,如果他認為這些行為仍未超越「底線」,那他更需要詳細向社會說明,不能含糊其辭。

我們對極度扭曲的「以暴易暴」觀念在社會擴散表達了極大的擔憂,屢次指出當社會沉浸在「抵死」這類偏執思維下任由暴力失控,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各自在「自己人」受到傷害時「親者痛」,對異見者則以「仇者快」心態視之,只會使整個社會陷入更大撕裂,最終共同承受沉重代價。言猶在耳,民陣召集人岑子杰周三晚(16日)在旺角遭多人用鐵錘攻擊,這位典型「和理非」受傷倒在血泊的畫面使人揪心。對於施襲者的殘暴行徑,我們強烈譴責,要求警方全力緝兇。同時,令人極度不安的是,在網上不同輿論場地,我們又再看到「親者痛、仇者快」的兩極反應。

香港陷入如斯危險田地,制止無止境的暴力已是刻不容緩,社會上下更需理性務實共尋出路。對於政府,我們不斷鞭撻,希望它拿出政治魄力,響應多數市民的訴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對於不同陣營的政治人物,我們希望他們拋下敵我對立心態,以政治家應有的社會承擔打破藩籬,協商破除危機之道;同時,我們亦希望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不要再偏袒暴力,而是各盡本份勸阻錯誤的抗爭行為,共同把社會拉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