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武救港」有如空中樓閣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反修例示威徹底失控,對於暴力示威者種種目無法紀的極端破壞行徑,社會必須嚴厲譴責,而不是不理性地想盡各種藉口為暴力辯護。「勇武有用論」建基於「攬炒」的威脅上,然而我們不妨冷靜一想,所謂的「攬炒」其實只是建於空中的巴比倫庭園,不少論述只反映出提倡者對國際局勢、經濟概念的一知半解,缺乏嚴謹的事實根據。我們經常指斥香港政府「離地」,但「勇武救港」何嘗又不是離地萬丈?

梁卓偉指,在衝突之間,各方不但沒有嘗試煞停,反之任由暴力升級和鬥爭加劇,讓他懷疑大家是否真心想收拾眼前的「亂局」,還是想出現所謂「粉身碎骨」或「攬炒」的結局。(鄭子峰攝)

認為暴力示威能解決問題的人,最根本「信仰」是以為只要用暴力破壞香港,以香港的經濟價值作要脅,香港政府或是中央政府便會回應他們的訴求。他們相信,香港是內地向國際社會開放的最大窗口,香港對內地無可取代的經濟價值,一旦香港「亂起來」,中央政府不堪重壓,最終只能答應示威者的訴求。這又衍生了所謂「攬炒論」,即便他們的訴求得不到回應,他們自信可以拖累中國,不少勇武派支持者認為「這也未嘗不可」。

「攬炒」強行將所有香港人的未來與自己的訴求綁定,逼迫不認同他們的人任由他們破壞香港經濟,任由他們消費自己利益。鼓吹「攬炒」無異於精神綁架,而以暴力將攬炒論付諸實行,又以暴力對待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就不只是精神層面的問題。

即便我們放下「攬炒論」的道德問題,它的前設也是不盡不實的。「攬炒」破壞香港經濟與安穩,無可否認會使港府承受壓力,然而,示威者的訴求並非完全合理務實,要香港政府無條件答應所有訴求,是不切實際的。對於中央政府,如果示威者相信「攬炒」一樣有效,那便難免令人覺得太天真。

用最簡單的量化數字來比擬,2018年中國內地的GDP總值為90萬億人民幣,而同期的香港GDP為約2.8萬億港元,換言之以經濟總量而言,香港只有內地的2.9%不到。香港的GDP在世界中,與新加坡、菲律賓相近,香港以此實力便欲與中國「攬炒」,實在難有說服力。而且,試問中國面對美國如此大國挑起的貿易戰尚且不願屈服,勇武派尚心存僥倖,難道真的不自覺「為天下笑」嗎?

再說,有一些「攬炒論」又指出,即使香港經濟總量不大,但卻是內地對外開放的重要窗戶,一旦香港無法發揮金融中心的功能,內地便會失去外資投資、甚至嚴重得連外匯也得不到。

無疑,香港的自由港地位很重要,完善的制度和法律過去一直令外資相信香港,而借香港為進入內地的橋頭堡。香港統計處公布最新的香港外資直接投資(FDI)數據中,2017年香港流出至中國內地FDI共2,433億港元,而同年的中國FDI流入為1,440億美元,香港的比重約為21.6%,佔相當大的比重。

有中學生跪在罷課集會現場,學生形容自己是勇武派,希望打動和理非,明天(10月1日)亦會站出來。(盧翊銘攝)

不過,投資比例雖然大,但香港投資內地的資金當中,有不少是內地資金為了獲得外資投資的稅務優惠,而先將資金轉到香港再投資內地的「假外資」。到底這21.6%當中,有多少是水份我們實在難以考究。其實,香港會投資內地,內地亦在投資香港,2015年至2017年之間,香港與內地的FDI淨流出分別為1058億、-219億、641億港元(正數為香港流進內地的FDI比內地多,負數反之),可見兩地經濟投資互動而非香港單方面投資內地佔多。就此而言,香港對內地固然有其價值,但要說成是「無可取代」則有點言過其實。

勇武派對經濟未作足夠理解,就利用一些簡單化的「懶人」論述,把香港包裝成「無可取代」,鼓吹「攬炒」,我們能不指斥其輕率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攬炒」的結果很可能只是香港人自己團抱一起「攬炒」。要知道,香港是所有港人的家,就只憑幾個輕率見解,就決定無可挽回的「攬炒」,我們又傷得起嗎?

一些意見領袖經常指內地發展上海、深圳多年,但仍不能追上香港,其實是在自欺欺人。在這個「你不行了,別人就上」的國際化競爭年代,當暴力示威在不斷破壞維繫香港優勢的法與社會安全,我們還堅信不會有地方能取代香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