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兩查私院低收費病床低使用率 證衞生署怠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雖然政府近年加強規管私家醫院,但私家醫院低收費病床使用率多年偏低,至今仍未改善。問題關鍵在於政府及私家醫院之間的資助條款含糊,加上負責監察的衞生署疏於監督,亦缺乏懲罰機制。申訴專員公署展開主動調查,合情合理。政府部門須更主動調查私院狀況,確保私院取得政府優惠後,毋忘回饋社會。

趙慧賢認為私院的低收費病床,應善用於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資料圖片)

申訴專員公署在本周三(10 日)宣布,主動調查聖德肋撒及荃灣港安兩家私家醫院兩項營運不周事項。首項是兩院低收費病床使用率偏低,次項是流感高峰期間公立醫院轉介到兩院的個案甚少,在 2017/18 年度,只有 60 名病人轉介,未能疏導公院人流。

此調查可說是審計署早年調查的續篇。早在 2012 年,審計署發表報告狠批包括上述兩家在內的私院,忽視履行批地條款,承諾設有指定比例免費或低收費病床數目。但沒有全部落實,即使備有此類病床但使用率長期偏低。履行承諾是重要的,因為私院以惠民服務,換取政府低廉地價批地。

聖德勒撒須安排最少兩成資助病床,現時為 103 張。荃灣港安則沒有數目規定,只須衞生署認為滿意,現時提供 61 張。現時兩院低收費病床的每日住院收費為 120 元,其他醫院設施及藥物費用為該院二等病床的同類費用的一半。

審計署報告發表後,媒體廣泛報道,也震動私院界別,例如聖德肋撒在 2008 年才開始設立低收費病床,隨後幾年的使用率不足一半,表示該院長期不依契約。事後,該院在 2013 年 2 月增設 20 張免費老人病床。至於荃灣港安,審計署揭發衞生署一直沒有收到醫院匯報,事後衞生署與醫院商討如何善用 100 張低收費病床,另與商討如何更具體訂明資助細則。

每逢冬季流感高峰期來臨,公立醫院無論急症室還是病房都會逼爆。(鍾偉德攝)

幾年過去,公署指出病床使用率尚有改善空間,展開主動調查。詳細情況有待報告發表,然而,要使用資助病床實有難度,主要歸納以下三點:

一、資訊不清。兩院列明,病人須由該院或掛單醫生申請,但缺乏詳細的入息資格參考,據媒體報導,有醫生坦言說不知如何申請,病人亦根本未必知道醫院設有資助病床。

二、只限部分病情。經濟條件不是唯一篩選標準,例如聖德勒撒規定病人入住資助病房最能最多七天,而病情並非緊急。

三、部分病人擔心收費始終不受控。雖然病房費有優惠,每天約數百元,但醫生費、手術費等就不納入資助範疇。即使符合經濟和病類資格,病人也不會入住。

另外,醫管局在 2017 年的夏季流感高峰期及 2017/18 年度冬季流感高峰期,與兩院協議,轉介公院病人到兩院,兩者差價由醫管局承擔,減輕公院負擔。不過,效果令人失望,公署透露只有 35 名及 25 名公立醫院病人獲轉介。

早在兩年前,醫學界已經表達轉院措施口惠不實,例如內科病人病情不穩,需要進行檢查,護理程序亦較繁複,留院時間難以預計。私院未必接收,公院亦未必放行。其次,轉院亦牽涉行政程序,例如提早填寫出院記錄。

必須重申,私家醫院與政府早已訂立批地契約,並有低收費或免費病床規定。衞生署是監督私院的政府部門,就須確保私院善用該服務,不能怠惰。可惜,就同一議題,署方兩度被監督部門審查,佐證署方怠惰,令市民和病人失望。

署方須把握機會,加入條款務求增加私院低收費病床使用量,例如把更詳細列明經濟條件,增加向病人的宣傳渠道,並要求私院更頻密提交使用率數字及替醫生費封頂。若然使用率連續數個月處於低位,署方須要求私院交代原因,並施以適當罰則。私院亦不能只足於提供資助床位,而是秉持維護民康的理念,只要力所能及,就應資助更多中下階層病人入住。

公署必須與醫管局及私家醫院商討,如何在緊急時候善用私家醫院床位,減輕公立醫院負荷,尤其是減省轉院行政程序,探究可否適度放寬可接收的疾病類別,務求減少私院拒收的理由。倘若公院和私院兩方均認為轉院是弊大於利,難以持續,那公署就應要求醫管局再三改善公院運作,重新訂立工作優次,並增加人手,舒緩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