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睡婆婆不是「打卡」、「留念」的對象
「睡婆婆」陳復興日前被劫匪搶劫,並且為賊人所傷,再次引起市民對她的關注。我們認為,支援陳婆婆固然是好事,但她並非山東街一景,不應成為「打卡」、「留念」的對象,幫助婆婆,應該同時考慮她的客觀環境和感受,與及婆婆的實際需要。
香港人為善不甘後人,陳婆婆晚年守業,以老邁之年獨自經營母親傳下來的報攤,由始至終不離不棄;亦不願意接受綜援度過晚年,其情操值得我們尊敬。
陳婆婆曾於電視台的訪問中,談到即使是新春等的大時節,亦會先報攤而後家人,引起部分網民感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清官難審家庭事,陳婆婆與家人關係如何,外人實不應輕率下定論。擺在眼前的事實,只是一個孤苦無依的老婆婆,在辛苦經營「家業」,再加上現時遭受無妄之災,又受皮肉之傷,市民伸出援手,紓解婆婆經濟上燃眉之急,又或免費為婆婆安裝視像監察系統,又或如愛心護士般於假日為婆婆清洗傷口,此類善舉,都是值得我們讚揚的。
我們說的「山東街一景」,是指一些過分熱心而變成愈幫愈忙的情況。陳婆婆被劫受襲後,市民即絡繹不絕地送上大量物資,導致物資過多,霸佔婆婆的檔攤位置。亦有市民充當「義工」,在婆婆睡着時「幫忙」整理報檔,令她睡醒後不知錢袋去向,苦惱不已。
更甚者,是有人真的把「睡婆婆」與其報攤看待成「旅遊景點」,又或視之為教育子女的場所。傳媒報道,有市民帶着女兒探訪慰問婆婆,有人強塞雪糕予婆婆,有電視台「記者」拍醒婆婆做「訪問」,連立法會議員蔣麗芸亦參與「到此一遊」的行列。
我們須推己及人,想想若然家中出現絡繹不絕的訪客,強迫我們配合以作各種的「訪談」,又不斷地未經同意下拍攝我們每個生活細節,這是何等的困擾?
婆婆的問題可說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我們該進一步思考,如何可以透過婆婆的故事,看到更多的社會問題。
從婆婆出發,我們看到的先是現時獨居老人所面對的困難。社會上不少老人家拒絕依賴政府援助以求穩度晚年,反而力求自力更生。
雖然,正如資深社工許德亮所說,婆婆堅強獨立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但「老有所依」是每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承擔。政府應該好好考慮如何在現時的社會安全網外,支援這批仍然堅持自力更生的老人家。以婆婆為例,政府是否可以找一個更為合適的位置讓她經營報檔?這些酌情處理的特殊、個別安排,相信不會引起市民的反對。
香港傳統報業式微,除從業員年紀老化外,報檔銷量下降,直接影響報販的生計。雖然廿四小時營業是陳婆婆的個人選擇,但若然政府繼續無視行業的式微,恐怕將來會有更多年老的報販會踏上陳婆婆的舊路。
隨着社會人口老化,我們在將來或會在各行各業見到更多的「陳婆婆」。可惜的是,現屆政府沒有魄力進一步推動安老政策的發展。先不說爭議極大的「全民退保」方案,就連增加社區老人設施、或進一步改善老人醫療服務等,均未見政府提出確切的政策或願景。
其次,現時不少老人問題均源起於經濟與社會問題。普遍而言,香港人的經濟能力,並不足以支持大家庭的存在。核心家庭的出現,多少亦與居住面積相關,試問一個三百多平方呎的單位,如何能容納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經濟與住屋問題,是導致獨居老人問題惡化的關鍵,隨着人口老化,這問題只會愈來愈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