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學者修改嬰兒基因 香港須從嚴把關生物科技研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聲稱透過基因編輯技術,令一對新生雙胞胎嬰兒能夠先天對愛滋病免疫,為全球首例。
醫學突破雖好,惟改動嬰兒基因的風險巨大,醫學界批評如潮,指摘賀建奎繞過倫理審批。對於正致力發展生物科技的香港,這不無啟示。

賀建奎2010年畢業於美國萊斯大學,取得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2018年,他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令一對雙胞胎免疫愛滋病。(美聯社)

賀建奎周一(11月26日)宣布,一項受深圳科創委資助的基因編輯研究,令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新生雙胞胎對愛滋病免疫,屬全球首例,消息引來國際社會關注。

愛滋病免疫是醫學重大突破,然而研究手法備受質疑。醫學研究向來對人體實驗持審慎態度,基因編輯的技術尤其嶄新,頂尖學者也未能百分百掌握,未排除誤中副車、影響非目標基因的可能。賀建奎修改雙胞胎基因的風險很大,萬一失手,基因缺陷更會遺傳下去。露露和娜娜將來會否出現副作用,為外界憂慮。

消息公布後,兩岸三地122名科學家發聲明,稱學界至今沒有透過基因編輯來嘗試免疫愛滋病,正因為風險太大,並譴責賀建奎的人體胚胎實驗「瘋狂」,繞過生物醫學倫理審查。英國牛津大學應用倫理學家烏萊斯(Julian Savulescu)亦發聲明指出,雙胞胎沒有健康問題,接受基因編輯反而承受風險,不知將來會否有癌症等副作用;而愛滋病既可避免,亦有療法,不必如此兵行險着。聲明形容賀建奎的研究「邪惡滔天」(monstrous)。

賀建奎是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但校方11月26日發表聲明,指賀建奎今年2月起停薪留職,基因編輯研究是在校外進行的。(美聯社)

基因研究如何瞞天過海?

賀建奎聲言「倫理將站在我們這邊」,正如試管嬰兒起初也有爭議,後來卻為人接受。改造嬰兒基因的道德問題,涉及醫學倫理和哲學,固然值得討論,但與此同時,這次事件還涉及醫學研究的政策規管,香港尤其要留意。

在深圳從事醫學研究,須向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申請,通過道德審查。有報道指出,賀建奎獲得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准,審查申請書上有醫院蓋印,但和美醫院隨即否認,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展開調查,深圳科創委亦否認資助項目。如果賀建奎的人體胚胎研究通過了審批機制,那代表深圳的把關程序或存問題;若然賀建奎是私下研究,繞過正常機制,則反映當局監管不力。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和美醫院等均表示不知情,但賀建奎的研究必須動用實驗室,可能涉及不少人力物力,為甚麼從來沒有人察覺及揭發,是尚未解答的疑問。除了由倫理委員會把關研究批准外,當局亦要考慮從監管着手,避免有學者擅自進行醫學實驗。

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今日(27日)在香港大學舉行開幕禮。(候彩琳攝)

港深研究或帶來新規管需要

周二(11月27日)起在香港大學舉行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賀建奎亦獲邀出席,他如何回應基因編輯的批評,成為各界焦點。峰會主席、1975年諾貝爾獎得主David Baltimore強調,基因編輯須遵守倫理準則,未來要界定哪些研究方為適當。

這場峰會是醫學界盛事,合辦單位倫敦英國皇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均為頂尖研究機構,第二屆即選擇與港科院合作,無疑是對香港生物科技的肯定。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開幕致詞時指出,香港正發展生物科技,致力成為國際醫學中心。正所謂能力愈大,責任愈大,香港發展生物科技同時,必須留意醫學倫理的規管。

與各地相若,香港的醫學研究同樣須通過倫理審查,大學醫學院及醫院研究受規管。例如香港大學和香港西聯網屬於同一個倫理委員會,香港中文大學和新界東聯網的研究則由另一個倫理聯席委員會審查。

隨中港科研合作日益頻繁,預料兩地醫學科技研究也會愈來愈多,或給審查規管帶來新挑戰。例如,研究單位會否超出原有的大學醫學院和醫院,由個別深港實驗室負責?合作項目由哪些機構監管?深圳負責科研、香港提供資助的項目,又如何歸類?

可見,兩地推動科研合作的同時,原有機制或要與時並進,切合新的需要。特別在醫學前沿研究上,若然在出問題後才作檢討,只會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