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殘疾運動員屢創佳績 世界級技術只獲每月資助兩萬?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討論殘疾人士參與體育活動的各項支援,當中有關全職運動員制度及精英資助制度先導計劃於2017年12月展開,有助鼓勵運動員全職投入訓練。本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的亞殘運中,香港殘疾運動員共取得11金、16銀、21銅,共48面獎牌,是歷來最佳成績。不過,計劃的資助水平仍然比健全精英運動員低,評估亦較為頻密,當局應考慮進一步改善精英殘疾運動員的薪酬待遇,並增加資源培訓潛質運動員。
先導計劃鼓勵運動員精英化
在先導計劃推出前,多年來政府視殘疾運動員為兼職,即使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取得佳績、達世界級水平,如早年退役的田徑代表蘇樺偉、去年獲選為國際輪椅劍擊運動員委員會主席的余翠怡及四年前獨攬兩金的硬地滾球星將梁育榮等,亦只可獲每月約$8,000的兼職資助。
經過立法會議員及有關組織多番爭取,民政事務局於2017年12月推行全職運動員制度及精英資助制度先導計劃,並以 2018 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亞殘運)為試點,政府報告指現時有50名運動員受惠於先導計劃,包括28名全職運動員,在10月的亞殘運中,先導計劃運動員獲得9金、12銀、15銅共36面獎牌,先導計劃運動員獎牌數目佔港隊獎牌總數的 75%。首批全職殘疾選手在國際賽事取得佳績,值得鼓舞,有運動員指全職的資助令他們不用擔心經濟負擔來準備比賽,可增加訓練時間,亦不用如從前般游走於不同的體育館,可提升表現。
每兩年須重新評估 轉全職不容易
不過,先導計劃仍追不上健全運動員的資助額。據報,「精英甲」級的全職選手可獲每月約$20,000的資助,同一級別運動員的兼職資助為約$7,000。而非殘疾精英運動員最高水平(精英甲+)則只設全職資助,每月最高資助額為$33,040至$38,440,第二高水平的精英甲級全職及兼職運動員,每月最高資助為$31,030及$15,520元。相比健全運動員,最高級別的精英殘疾運動員資助只約相當於健全運動員「精英乙+」的水平。
此外,現時殘疾全職運動員的資助資格以獎牌為評審標準,每兩年評估一次,與健全「精英甲」運動員每四年評估一次不同。從事會計的輪椅劍擊運動員吳舒婷曾表示,其現職人工跟全職運動員差不多,加上欠缺年年拿到「精英甲」成績的信心,仍會選擇當兼職運動員。事實上,殘疾人士較難覓得工作,離開職埸的風險較大,頻密的評估將影響運動員投入全職訓練的意欲,但兼職則需要面對訓練時數不夠,及向公司請假比賽等困難。無論是殘疾運動員的資助額或評審的頻率,都應進一步跟上健全運動員的標準。
除了精英計劃,政府亦應加強對初起步運動員的支援。現時「殘疾人士體育訓練資助」並未包括分類為「潛質」級別的殘疾運動員。若要培養新一批精英運動員,以及吸引更多年輕選手加入,當局應投放更多資源於早期的培訓,增加運動員資助及福利,確保潛質運動員獲發展機會。
政府推出先導計劃助殘疾人士運動精英化,值得鼓勵,當局應逐步完善機制,改善殘疾運動員的待遇及資助水平,並加強發掘及培訓潛質殘疾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