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難民】快餐店非臨時宿舍? 政府須為無家者提供適足居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居住成本高,不少無家者只好留宿24小時快餐店,政府雖批出用地予社福機構提供臨時宿舍,但有項目選址於垃圾站上蓋,環境惡劣,加上政府資助宿位的數目與類型未能符合無家者的居住需求,生活上的支援及配套亦不足,無家者幾無立錐之地。政府應以人為本,為無家長提供適足居所,保障他們的居住權。

居住成本過高 「麥難民」欠住宿選擇

因街頭的安全、衛生等問題,不少無家者選擇於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留宿,有機構調查發現全港「麥難民」由2013年57人增至今年的334人。近日旺角西洋菜街麥當勞取消24小時營業,改由早上6時營業至翌日凌晨1時,有「麥難民」嘆無處容身。另一邊廂,有人認為麥當勞始終是餐廳,沒有義務提供地方給無家者留宿,不應被長期當成宿舍。

事實上,本港的居住成本過高,並非人人都可租住舒適居所,板間房、籠屋等衞生欠佳的床位租金動輒數千元,社協有關「麥難民」訪問結果顯示,逾36%人的留宿原因是租金太貴。根據立法會文件,2017-18年登記露宿者共1,127人,大部分人(佔394人)是因失業,無力支付租金而露宿,比四年前增10%。

+2

臨時宿舍置於垃圾站上蓋 政府忽視居住質素保障

無家者難以負擔高昂的租金,政府批出用地予社福機構提供臨時宿舍,並提供資助床位。社署助理署長彭潔玲指,露宿者宿位使用率僅得八成,認為現時宿位足夠應付社會需求。但是,資助的項目質素參差、配套不足,或是無家者不入住宿舍的原因。

目前有八間社福機構為無家者提供16間臨時收容中心及單身人士宿舍,至今年四月,政府資助的短期宿位只有222個,整體宿位則有640個。

政府一直忽視了居所應有的條件。去年六月,立法會工務小組通過2.2億重置油麻地上海街垃圾站及露宿者之家項目,有民主派議員不滿當局堅持將露宿者之家置於垃圾站之上,指即使分隔樓層,始終容易滋生木虱及老鼠,何君堯議員則認為政府提出的計劃已經達到「service apartment」(服務式住宅)的水準,批評是泛民議員故意阻撓政府撥款申請。由此可見,政府只着重供應床位「安置」街上的露宿人士,並無進一步考慮他們的生活質素。

最新的方案中,垃圾站與露宿者之家中間,會加建兩樓層,作政府辦公室及倉庫用途。(立法會文件)

此外,宿舍有各種規限,無法提供安定的居所。殘疾人士及資助女性宿位不足,如下層床位需輪侯至少半年,而服務對象為女性的短期宿舍只有三間,其中兩間的宿位更不獲政府資助。另外,有社區組織幹事批評,現行宿舍住宿期過短,普遍僅得3至6個月,無家者只能不斷另覓地點「再露宿」,而部份宿舍規定晚上11點返回宿舍,早上又將他們趕離,未能配合須於晚上工作的無家者,亦有臨時宿舍使用者稱曾遇上性騷擾、失竊等安全問題。

社會福利署緊急/臨時收容中心/宿舍/短期宿舍名單。(來源:社會福利署文件)

政府有責任保障市民的居住權,即使只屬過渡性質,臨時宿舍應更人性化,為無家者提供選擇,助他們改善生活環境,重新起步。長遠而言,政府在規劃上不能任由房屋商品化,應從市民的城市生活出發,令人人都有合適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