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鼠、斷頭台、大數據 外地防治鼠患多花款 香港能否參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黃大仙爆出全球首宗老鼠傳人戊型肝炎個案,或許這是個別例子,但老鼠是多種病菌的媒介,港人不能掉以輕心。市民、議員、學者長年炮轟政府整治鼠患不力,鼠踪處處。不論在數據搜集,統籌行動,打擊方法,政府部門的表現相當落伍,數據公布甚或有誤導之嫌。政府經常呼籲市民合作防治鼠患,但政府有否以身作則?

瑪麗醫院出現首宗老鼠傳人的大鼠戊型肝炎個案(張浩維攝)

防治鼠患分治 標準不一易有漏洞

今次事件也引申香港滅鼠工作政出多門,暗藏危機。事件患者居住彩雲邨,有當區區議員指出,除了住處附近垃圾站並非密封外,房屋署和領展按管轄範圍,分開防治工作,成效未必一致。

食環署近月推出目標小區滅鼠行動,只針對後巷、垃圾站、街市、小販和熟食市場及建築地盤,沒有包括公屋屋邨。對於私人樓宇,也只能督促物業管理公司做好本份。香港人口密集,公屋、居屋、私樓和公共地方只是咫尺之遙,即使老鼠活動範圍僅為數十米,也足以跨越不同區域。此外,即使某一個地區的鼠患消失,如果藏身地區和食物沒有消失,可能反而造就機會給同類佔領,一鼠死一鼠鳴。因此,治理鼠患需要跨部門,跨界別合力,不能獨善其身。

香港最常見的三種老鼠為溝鼠(俗稱坑渠老鼠)、黑家鼠(又稱長尾老鼠),以及體型細小的小家鼠。溝鼠是最大一種,常出沒於污水渠、花園和地洞。黑家鼠常見於假天花、樓宇頂層及横樑。小家鼠體積小,常見於室內,特別是貯存食物的地方附近。老鼠的寄生蟲,是多種危害人類健康的病媒或宿主。牠們咬囓的習性,也會損害財物。
食物環境衛生署防治蟲鼠手冊
有其他網民都反映鼠患問題無人正視。(facebook群組「馬鞍山之友」圖片)

鼠患參考指數計算受質疑 政府拒絕改善

政府多次以「鼠患參考指數」證明近年公眾地方的鼠患問題大致受控。鼠患參考指數是根據放置該區的鼠餌被老鼠咬過的百分率而計算,並以自 2010 年以來維持在 5% 以下的比例。

然而,數字未能反映實況。日前,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質疑,如果四周環境骯髒,兼有大量食物,老鼠就不會咬監察鼠患的餌,低估情況。其次,有捕鼠公司員工稱,食環署的鼠餌放在膠袋內,老鼠難於進食,情願吃其他東西。「01 觀點」早前引述 2014 年審計報告,指曾有市民投訴過百次老鼠出沒,但該區的參考指數竟然是 0%。

面對統計方法備受挑戰,食環署仍然堅持指數可靠,只稱不時檢討鼠餌位置,未肯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怠惰的回應,反映署方沒有認真採納審計處建議,甚至誤導政府內部對公眾衛生的判斷。

美國科學家指出人們不用再幻想貓貓可以解決鼠患,因為現在的老鼠都比以前聰明,更懂得避過貓貓的追捷。(資料圖片)

「太監鼠」、「斷頭台」、大數據 外地防治鼠患多花款 香港能否參考?

誠然,鼠患問題不止困擾香港,也困擾其他大城市。市政府近來用不同方法預測老鼠數目會否短期內大幅增長,又嘗試研究方法捕鼠及抑制繁殖。香港政府值得參考。

巴黎的老鼠數目估計高達 380 萬隻,超過當地人口。巴黎十七區公開鼠患地圖並容許人線上匯報。巴黎東北部郊區歐貝維列鎮(Aubervilliers)的下水道設有類近斷頭台(guillotine)裝置,當老鼠走入,紅外線傳感器洞悉異常,刀片從裝置落下,老鼠可瞬間死亡。市政府指派了一個六人調查隊,在收到滅鼠通知後,調查隊要求業主清理通道,然後找人殺鼠,違令者可罰 450 歐元

跟杜絕蚊患一樣,科學家正在探索控制老鼠繁殖能力。在紐約地鐵,鼠輩橫行。市政府在2013 年開始試行計劃,生產令到雌鼠停止排卵的餌,幾天後不育,雄鼠也不能倖免,吃了餌後會干擾製造精子,成為「太監鼠」。鼠餌生產商稱不會對老鼠帶來額外痛苦和縮短壽命,也不會影響環境。

善用數據,有助偵測及預測老鼠聚集地方,衛生工作可以更精準。計算機科學家 Daniel Neill 整理過去幾年甚麼因素導致芝加哥鼠患。不難預測,食物和民房是最強的預測因素。比較重要的發現是時間:當居民投訴衛生問題或者廢枝葉增多,鼠量一周後會飆升。

整個預測方法除了加入居民數據,還有市政府街道和環境特徵等因素。這個方法後來獲採用,雖然預測模型未臻完美,但當地資訊部門主管稱讚此方法,在推算數量和趨勢方面,比傳統僅用捕鼠有效多兩成

鼠患跟香港形影不離。1894 年的鼠疫,二千多人死亡,死亡率達九成。當時公共衛生意識落後,加上醫藥知識不足。今天香港發現全球首宗老鼠傳染戊型肝炎個案,未知是個別例子還是大爆發先兆。無論如何,政府和市民不能輕視。公共衛生也講求數據分析,創科局會否與食衛局合作,既規劃滅鼠策略,也歸納出有利鼠群繁衍的人為因素,從源頭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