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竹】東鐵線驚現人頭海 東大嶼加強版勢令打工仔更崩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颱風山竹已經登陸,但其破壞仍未消散。街道滿布垃圾、塌樹,自不在話下,全城上班族今早(17/9)在巴士停駛、港鐵露天路段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的情況下上班,結果可想而見︰東鐵線人滿為患,大圍站出現「人頭海」,沙田站更要排隊40分鐘方能入閘。有網民笑言已經沒有事情能阻止香港人上班,惟笑話背後,除了反映港人在天災過後便要立即上班的無奈,更暴露城市規劃問題——為何打工仔每天都要來一場「南北大遷徙」?

今早大圍站盛況。(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7

今早巴士服務暫停,東鐵線亦因架空電纜受損而班次大減,致令不少家住新界、在港九上班的市民大喊「中伏」;事實上,有看過大圍站「人逼人」照片的讀者,相信隔着屏幕也感受到那份局促,遑論親歷其境者。東鐵線今天格外擠迫,固然是天災使然,但即使在平常日子,新界打工仔也是承受着「擠車」之苦,被迫獻上寶貴的時間於通勤之上,在車廂中與陌生人「緊密交流」。

這點絕對有數據支持。根據2014年的數據,香港的都會區承載着58.8%的居住人口,但卻提供了76.2%的職位;而按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有近四成的新界工作人口(約188萬人)需要前往港島或九龍上班。正是如斯格局,造就上班族南北大遷徙每天上映,交通系統、生態環境,以至港人的心理健康,無不快將超出負荷。

其實早在十年前,公共專業聯盟發表的《重構城市佈局︰副都市中心發展策略與全國高鐵香港段規劃》已指出香港的發展地帶過於集中,忽視了新界的發展潛力,建議乘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興建之機,將高鐵總站建於錦上路,順勢在新界建立「副都市中心」,使全港發展更趨均衡。先不論這個「錦上路方案」在技術上是否可行(政府製作了一份60頁的簡報文件,稱之為「不可行和不值得推展的概念建議」),其倡議十分重視新界發展潛力,確是值得注意;可惜的是,在當時「撐高鐵 vs 反高鐵」的二元對立喧鬧聲中,公共專業聯盟的建議很快便被淹沒。

01製圖

時至今日,大部分港人仍在承受居職分布不均的苦果,在位者卻仍不覺這是一個「問題」,進而提出東大嶼都會計劃,要在該處創設47萬個職位;近日由前特首董建華牽頭的團結香港基金更嫌其保守,主張發展「強化版」東大嶼計劃,規模足足是政府方案的兩倍。團結香港基金為此建議興建多條幹線與鐵路,使港島、九龍、新界的居民都能前往東大嶼都會;可以想見,「強化版東大嶼」計劃一旦成事,新界市民清早南下、黃昏北歸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改變不了現在的局面。

01製圖

政府強調東大嶼都會鄰近中環,可視為傳統核心商業區的延伸,說到底就是一種要「食老本」的思維。為何新的都會區一定要在中環附近?政府聲稱大灣區整體規劃勢在必行、香港不容缺席,為何不考慮在新界(當然不是指大嶼山)建造新的都會區?這不是說興建數個大型商場,發展水貨城、名牌城之類,而是建造一個能提供不同類型高薪職位、地位堪比中環的新區。這類大計當然需要極長遠的規劃,未必能博取一時的掌聲,但假如是正確的事情,便絕對值得做下去。

港人自小學開始已被灌輸香港的都會區在港九,這無疑是對現實的描述,但從今開始,社會是時候思考在新界另建一個都會區的可行性了。

延伸閱讀︰
【土地大辯論】東大嶼能膺新中環嗎?(上)——隨時逼過油尖旺
【土地大辯論】東大嶼能膺新中環嗎?(下)——新界北應設副都心
【城規三部曲】香港可參考深圳多中心 再造一個中央商業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