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與其借金管局「獻金」 不如及早推動金融改革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陳茂波月初(2日)發表網誌,指金管局正與部分央企借帶路倡議五周年的契機,探討共同合作投資具回報吸引力的項目。此言一出,社會上罵聲此起彼落,其背後有較淺層的政治宣洩,更有市民對政府一貫無能的深層怨懟。坦白說,現時金融管理機構千瘡百孔,亟待改革。其中更重要的,是須把金融管理制度改革配合社會所需。政府莫一再重蹈大花金錢後,市民毫無感覺的覆轍。再坦白說一句,這種層次的愚蠢「示忠」,會是北京需要的事嗎?

先固其本,然後謀外。這是傳統智慧。每個社會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自有其首要任務要處理。內地官員行事有餘力,面對國內深層次的挑戰、國外瞬息萬變的環境,最終定下一帶一路的發展策略。香港要參與其中,也是沒有什麼好挑剔的。

但香港固本了嗎?官員行有餘力,又認真研判了本地與國際環境了嗎?相信沒有,否則陳茂波等人不會不明白,一帶一路投資機會並非今日的金管局首要須處理的事情。相對而言,香港更須先行釐清的,是該當如何有效利用自己龐大的儲備。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在去年即「良心發現」,在其網誌中批評港府的守財政奴思維,穩健有餘、進取不足、不合時宜,只會拖經濟後腿。思考改革之道,令政府攻守有法,才是重務所在。

如何才算攻守有道?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及其全資擁有的淡馬錫控股可以是一個參考對象。對部投資部分毋庸多談,國內出現重大發展挑戰時,可以適當利用主權基金解決問題——淡馬錫私有化新加坡地鐵(SMRT)即為著名例子。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政府須要確保理財信念與財富管理機構的改革,須與社會改革同步。如《香港01》多次提及的大幅增建公營出租房屋、全民退保、回購港鐵等重要社會政策、變革,均須動用一定的儲備,屆時政府應否運用正確、高效的財政策略以作應對?這最根本涉及的問題是,到底儲備保管及衍生的財富,能不能用於持續改善社會整利益。

簡單來說,就是政府的財富增長及運用,須令市民有感。陳茂波等主事官員必須問到一個問題:「為何政府在外賺錢回港也會被罵?」我們給予的答案是另一個問題:「現時政府還不夠錢嗎?」在現行的理財觀念、政府的管理策略底下,市民是打從心中質疑,政府縱然能賺更多的錢,財政儲備、外匯基金縱使再豐厚,也與小市民無關。

反觀大陸,帶路投資經常強調的互贏多贏,而是這種互贏多贏不能只令權貴有感,而是必須令社會整體有感。香港的官員視野,只能看到一帶一路中有利可圖,積極協助商家尋找機遇,認為商人賺到錢了,社會就會整體受益。說到底,大腦還是沒有擺脫滴漏效應的捆綁。尋找機遇不會有錯,只是錯在沒有合理回報社會。

有人說陳茂波等人主動「獻上」財政儲備,是為了「表忠」。坦白說,北京啟動一帶一路,工具箱內可以調用的各項政策、財政、金融工具多的是,怎可能稀罕起香港的儲備了?陳茂波等人以為主動提出這類不符合香港社會迫切需求的建議,而欠缺對問題核心的真正思考,可以說是甚為愚蠢的表現。以為與中央同步了?其實只是拍錯了馬屁。好好管治香港、解決香港的問題,才是最能博取北京信任的蹊徑。

港府須思考的更深層次問題,是香港到底怎樣才能在帶路發展中真正發揮角色。香港金融體系開放、成熟,這是世界公認的。但當中還存在大量的「黑暗面」,早前《香港01》揭露的「康宏風暴」,就突顯了香港金融體系不少的缺失漏洞。只要清理好金融市場,香港的工具價值自然可以大展所長,這也是官方須竭力完成的改革。先固其本,然後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