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補財政預算案不足 傳陳茂波再派錢2000元 更顯政府無能
《香港01》引述政界消息,政府將向月入低於15,500元而無領取任何津貼的市民,派發現金補助,上限是2000元。針對基層派錢紓困難說完全不合乎公義原則,但派錢後欠缺其他真正紓困扶貧措施,則更顯政府失策。現時不過是放風階段,如果林鄭政府真的想挽回民望,應該真正檢示《財政預算案》的不足,而非單純希冀糊弄市民、扯開視線。只有戒除顧左右而言他的懶政態度,才能真正對市民負責任。
所謂「補漏拾遺」,就是補充缺失遺漏的部分。就政策而言,拾遺補闕的小對象,只應是大問題。但這次的對象,卻是可能多達200萬市民(至於是否會包括沒有穩定「月入」但衣食無憂者,則待詳情公布方知)。香港只有700多萬市民,一份《財政預算案》的草案若然忽視逾三成群眾,這樣的財政司司長,還堪信用嗎?
更甚者,政府現時的派錢方案,雖然難說沒有真正幫助基層市民,但其目的明顯旨在麻痺社會不滿,又或滿足政黨的民粹訴求。派出的2000元既不能治標,也不能治本,只能暫解市民燃眉之急,真正的結構問題則毫無變動。坊間不少人認為,政府不懂用錢,派點錢給基層市民,總是聊勝於無。這種「體諒」官員懶政作風的言論,不只合理化了政府不公義與不作為;再試問,若然社會體諒他們,那麼誰體諒飽受制度與資本長期剝削的貧苦大眾?
「01觀點」一再強調,只有政府發揮其應有的調節市場、分配財富功能,才能真正幫助基層。市民生活受盡困苦,衣食住行各方各面均萬物騰貴,政府在顯著提高基層的可支配收入之前,必須降低市民生活成本。《財政預算案》正須發揮這方面的作用。陳茂波在這方面交出一份白卷,既是他本人的責任,也是林鄭管治團隊的整體責任。《預算案》備受百般批評後,只知修小補微,更顯出政府的無能與對問題核心的不知不覺。
同樣,政黨也不應謀求一時短線利益,放棄其監察政府有沒有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角色。政府沒有做好本分,政黨不加鞭撻,反而為選舉之利而鼓勵政府派錢而不作更實質要求,是比政府更無能、更短視、更不負責任的做法。的確,政黨在現階段應該發揮其施壓角色,但重點必須放在要求財政司司長重檢《預算案》安排,至少要在一兩項關鍵民生議題(如住房、交通、醫療等),作出初步結構式改變的部署。
不論是政府、政黨、還是市民,不應再陷入派錢與否的問題,應該像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集中精神討論政府應該如何修正《預算案》不足,把珍貴的社會資源用在真正解決社會結構性問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