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羨慕台灣捷運交通套票 反照港府平抑交通費不力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台北兩地的鐵路,既是城市命脈,也是城市標誌。近日台北和新北市聯手推出月票,只需1,280新台幣就可以無限次跨公共交通工具轉乘。港人聽起來無不羨慕,因為折算港幣只是約 350 元,比港鐵、九巴月票便宜得多。當然,兩地物價不同,不能直接比較,但這次兩市合作,而且使用限制少,較香港有優勝之處。羨慕背後,其實反映香港車費貴,優惠條件多多,市民不滿政府幫忙太少,監督交通票價機制不力。

台北市和新北市政府日前宣布,4月16日起推出「公共運輸定期票」,市民只需1,280新台幣,就可以在30日內,無限次乘搭台北捷運,台北市聯營公車及新北市市區公車,以及台北市內YouBike單車首半小時免費優惠。圖為台北捷運車廂。(資料圖片)

跨交通工具套票 鼓勵民眾多乘捷運

台北市和新北市政府日前宣布,4月16日起推出「公共運輸定期票」,市民只需1,280新台幣,就可以在30日內,無限次乘搭台北捷運,台北市聯營公車及新北市市區公車,以及台北市內YouBike單車首半小時免費優惠。

套票價錢不算高。舉例說,乘客只要用悠遊卡,每天兩次乘至少八公里的旅程,大概是來往台北車站和士林,就可以回本,路程愈長愈划算。

台灣私家車、電單車處處,即使駕車開銷較乘公共交通工具貴,但因為方便,仍有人使用,但道路面積近年增加不多,汽車增多導致交通擠塞。正因如此,兩市政府推出套票,希望減少民眾負擔之餘,同時吸引居民放棄私家車和電單車,尤其是學生和上班族,以及來往兩市的市民,轉用公共交通工具。          

港網民羨慕 足證不滿車費優惠

柯文哲在面書發布方案後,不少身在對岸的香港人,沒有計較他曾稱香港「很無聊」、「沒靈魂」,還留言讚賞他施行德政。

其實,香港政府和公共交通企業有推出不同優惠。最普及的莫過於「兩元乘車優惠」,政府預算本財政年度花費12.2億元,還有學生車船津貼,去年度撥款4.77億元,還有各家機構的半價、月票、轉乘計劃等優惠。即使如此,港人每月平均交通開支仍然不少,三人住戶約為1,980元,一人住戶約為1,000元,即單身人士的交通費比重較其他群組高。

香港網民對台北、新北的交通套票趨之若鶩,或許因為人人受惠,而且條件簡單,一個計劃用於多種交通工具,折扣顯著,更包括單車代步。

相反,本地推出的計劃條件甚多,即使有優惠也不夠全面,例如上班族的優惠較學生長者少得多,港鐵的晨早七五折優惠只限7時15分至8時15分出閘的乘客,清晨乘客卻偏被排除,又例如學生半價乘車優惠只涵蓋25歲或以下全日制學生,無視成年人全職學生的交通負擔。

香港專上學院社會工作系學生阿婷表示,辭工專注學業後無收入,交通費成為一大困擾。(爭取學生權益關注組提供)

平抑交通費不力 港府作繭自縛

更重要的是,港府掌控交通服務專營權,卻沒有盡力平抑市民交通費,尤以港鐵為甚。港鐵的大股東是政府,又是獨市經營,市佔率最大。它憑着車務、商業及物業收益,獲利甚豐。港鐵上周公布去年全年業績,基本業務盈利168億港元,完全有能力減票價。

不過,政府和港鐵兩者屢屢辯駁,指港鐵為上市企業,首要照顧小股東利益,又要遵從票價調整機制,故一直拒絕直接減票價,只用各種各樣優惠計劃安撫市民。再者,港鐵基本票價上升,其他公共運輸機構也可以順勢要求加價。誠然,本屆政府終以港鐵股息設立「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雖然全民受惠,但折扣實為有限,只是小恩小惠。

《香港01》曾倡議回購港鐵及推行「兩蚊搭港鐵」,可望大幅減低基層的通勤開支。(資料圖片)

政府補貼交通工具世界常態 補貼得宜才是關鍵

相比之下,台北捷運沒有上市,兩市政府及台北交通部佔有幾乎全部股份,相信推出優惠措施時,不需像上市企業般,考慮股民利益,沒有公民社會與股民社會的矛盾。當地媒體更關心補貼會否太過分導致庫房不斷虧本,會否出現「共票」,市民轉交套票給其他人,致令車廂更擁擠,以及成功吸引電單車族。

兩市政府估算每年合共補貼9.4億新台幣(約2.58億港元)。對於掏空庫房的質疑,柯文哲再三反駁,指政府已經計算過,會不斷檢討計劃,而且強調他會「很小心」看待金錢。外界關注公共財政運用合理不過,市民獲得廉宜公共交通服務乃理所當然,以歐洲為例,不少陸路、鐵路等交通機構獲得基建、車票、燃料及稅務資助,所以關鍵是在補貼政策要有效針對需要的民眾。《香港01》一直倡議港鐵減票價之餘,要求政府回購港鐵,重訂票價控制權,減低票價,就是建基於緩解市民經濟壓力的目標。

港鐵以高效快捷稱著,業績亮麗。市民在過去乘搭鐵路,在旗下物業購物、辦公、居住。常言道,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港鐵勿忘公營企業的本質,不應只顧謀利,必須更積極回饋市民,直接減票價,別再耍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