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觀點】社福保障不足 派糖要掌聲 不如做實事規劃未來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各界預測政府下年度盈餘可觀,可望達1,500億元,政府須在一次性「派糖」措施和經常性開支中,選擇如何把財政儲備用得其所。累積豐厚盈餘乃過往多年來的常態,過去十年財政盈餘平均每年逾500多億,政府雖在經常性開支中的各項目增加撥款,惟撥款額未足以大幅度改善民生,為市民提供足夠的社會保障,在社會福利方面仍無法滿足需求。
前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年年大幅錯估政府財政,以致未能做到長遠財政規劃。本屆政府強調新思維,在各項社福支援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更應投資未來,為社會接下來的挑戰做好準備,而不應只着眼於短期紓緩措施。

政府雖然年年增加安老服務開支,但輪候資助服務時間卻仍長達一至兩年。(資料圖片)

外判安老服務 難獲市民信任

回看以往數年的財政預算案,政府確實一直增加社會福利經常開支,在2017-18年度開支達733億,相較2012-13年度增幅逾七成,更預留了盈餘中的300億元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康復服務。然而,增加撥款並不代表用得其所,長者社區照顧及院舍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沒有因此大幅縮短,分別為超過一年及約兩年,而殘疾人士仍欠缺足夠的住宿照顧及就業支援。預算案未有具體規劃撥款用途,部分安老服務甚至以服務券的形式外判到市場,質素未得市民信心,亦未能讓有需要的市民受惠。

政府思維總是亡羊補牢,很多社會悲劇卻每每反映社會福利規劃不足,新的預算案更應一改以往思維,就整體人口變化及社會需求增撥資源。

預算案不應只作撥款,更應對焦撥款用途。(資料圖片)

履行社區照顧「零輪候時間」承諾

本港人口老化的挑戰迫在眉睫,《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已於去年完成,政府亦已掌握預計數字,推算未來長者人口增長,到2043年約每三人當中有一位是長者,預見社區照顧和院舍服務的需求趨增。現時資助服務嚴重不足,除了增加服務名額,亦需投放資源培訓足夠的護理人手,以及改善服務質素。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倡議社區照顧服務「零輪候時間」,財政預算案應履行承諾。

事實上,長者社區照顧關注組2015年的數據研究,只需4.48億元,就足以支付整年輪候社區照顧服務的開支,延後長者入住院舍的時間。社區照顧服務乃居家安老的重要支柱,不少長者只需簡單的送飯、日間護理服務,而社區照顧服務的成本亦遠較院舍服務低,按2017-18年預算,以兩項主要社區照顧服務計劃為例,每月每個個案成本只需約2,000及5,000元,遠比護理安老院約15,000元低,也可讓長者留在熟悉的社區生活。

去年的預算案,政府增撥2.5億元加強對長者的照顧,但主要仍用於增加資助安老宿位及改善合約院舍的服務質素,涉及宿位僅600至700個,相對現時於輪候冊上的3.8萬長者,並不足夠。政府應先規劃人手培訓,提供足夠的社區照顧,而不是只着重院舍服務,否則僧多粥少的問題難以解決,也讓很多想留在家中安老的長者因輪候時間過長,而在無可選擇下入住質素良莠不齊的私營院舍。增加安老撥款宜對焦用途,繼續藥石亂投也無法令撥款用得其所。

本港醫療系統資源不足,流感高峰期間更是情況嚴峻,政府應在有盈餘時好好運用撥款。(資料圖片)

年年撥款不到位 派糖難紓民困

另一方面,本港醫療系統資源不足,每年流感高峰期醫護人員更疲於奔命,隨着人口老化,醫療開支的需求趨升。政府早前因應流感撥款五億元應急,支援醫管局增聘兼職人手,惟至今成效仍不大,醫護人手不足、病床數目不敷等問題仍未得到正視。這些社福保障問題正正需要增撥資源,以及落實針對性的措施才得以解決。

本屆政府未籌劃全民退保、醫療保險改革等大刀闊斧的鴻圖大計,但長遠來看,財政預算案不應着眼來年應該把錢花在何處,或按照盈虧決定是否派發花紅。在制訂《施政報告》及福利醫療規劃時,更應訂立長遠五年、十年計劃,在預算案中增加相應的經常性撥款。除了安老服務,精神健康、醫療衞生、殘疾人士支援等服務也一直面對資源不足的困境,財政預算案應為政府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工具,若年年撥款不到位,政府要思考的不是派錢與否,而是如何令在水深火熱中的市民,能在長遠規劃中得益,不用年年期盼政府能派糖紓困。

【01倡議】零等候時間又如何 長者:居家安老非困在家中

【01倡議】護老者︰感激護理員 完善配套 中心人手問題須解決

【01觀點】建設長者友善社區 居家安老莫淪空話

【施政報告.觀點】零輪候時間未夠 居家安老須改管理生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