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數千人爭十來個名額 航空公司主導機師培訓是否必然?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當飛機師是不少年輕人的夢想,香港航空見習機師計劃今年再招募學員,去年計劃有逾四千人報名,但只取錄約十五名學員,估計是次招募競爭激烈程度不減。除了香港航空外,港人也可投考國泰及港龍航空成為本地機師。然而,投考的人數不比香港航空的少,名額有限,其成功率也不高。每年落選的四千多人固然能再等一年機會再臨之時再考,但現時由航空公司主導機師培訓的現象,又是否合理和必然?

現時由航空公司主導機師培訓的現象,又是否合理和必然?(《衝上雲霄》劇照)

全球航空業發展蓬勃,廉價航空公司大大減少了旅遊成本,也增加了各地旅客量,對機師的人才需求也更為殷切。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運樞紐之一,加上機場發展三跑道系統,整個航空產業極具發展潛力。航空業一直深受年青人歡迎,惟香港沒有足夠的途徑去培訓人才,令人才流失。環觀澳洲、英美等國家,均設有航空業相關學士課程,培訓當地的機師。要保持本港的航空業競爭力,港府應由機師開始,設立相關大學學位,為港人提供更多元出路之餘,同時讓更多港人能投身高端產業,改善社會流動階梯。

要實現飛行夢想,除了參加航空公司的見習機師計劃外,港人還可到外地自費學習飛行駕駛,但數十萬的費用卻非人人能負擔。考取飛行牌照需累積足夠的飛行時數,但航空公司要求豐富飛行經驗才能駕駛客機,即使持有牌照一般仍需接受航空公司培訓,途徑也挺為波折。

培訓一名機師需要過百萬的成本,港人需到外國的飛行學校累積飛行經驗。(資料圖片)

培訓一名機師需要過百萬的成本,讓港人到外國累積飛行經驗,航空公司固然不能大幅增加培訓名額。現時本港航空公司均以外籍機師為主,國泰航空約3,500名機師當中只有約500名本地人機師,而香港航空的比例亦只有約一成,機師本地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若本港只依賴航空公司培訓機師,航空業的發展將停滯不前,香港機場建設三跑道和全球航業增長的機遇將白白浪費。

機師的薪酬待遇高,晉升前景明朗,培訓本地機師也能讓更多人成為中產份子,有助社會流動。由機場管理局負責管理及營運的國際航空學院於去年成立,其培訓課程卻以行政管理及地勤人員為主,也提供短期課程給業內人士修讀,卻沒有提供更多機會培訓如機師、飛機維修員等專業人才,產業人才規劃不足的缺口並沒有得以補充。

飛機維修同樣是有潛質的行業,政府應審視整個航空產業發展規劃。(資料圖片)

航空業中值得發展支持的還有飛機維修,而現時主要的培訓途徑是IVE的副學位或是僱員再培訓計劃等,有心入行的人可能因為課程認受性或社會接受程度較低,而轉投其他學位課程,人才便流失至其他行業。政府的角色不應是扶助某個單一產業發展,而是檢視各個有潛力的產業,改變現時的局面,為港人提供多元出路,同時提升本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