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中環摩天輪】摩天輪亂局 三問香港政府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本周二(9月5日),特首林鄭月娥就中環摩天輪事件回應傳媒,她表示為尊重合約精神,政府在事件上只會擔當斡旋角色。然而,惟正如《01觀點》指出,中環摩天輪已成為香港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為維持香港形象、旅業發展,政府有責任確保其運作如常,如今事件演變成如此亂局,政府沒理由坐視不理。現時摩天輪事件至少有三大疑團,政府必須盡快解答,以釋公眾疑慮。

中環摩天輪易手風波可謂暫告一段落。(資料圖片)

地政署「明知故犯」 先拆後建不合理

中環摩天輪的新、舊營辦商交接問題演成亂局,政府一方面表示會從中斡旋,務求令摩天輪可以順利交接,但另一邊廂,政府又搬出所謂的「合約精神」,會按有關文件辦事,如此說法就更令公眾摸不著頭腦。

因為如果政府處理這件事的原則,是「尊重合約精神」的話,那麼花了2億元興建摩天輪的現有營辦商決定拆卸摩天輪,以至清拆其地基,將場地交吉與新的經營者,讓其由零開始,正正是符合「合約精神」的做法,政府完全沒有置喙的餘地;假如政府希望新、舊營辦商「以大局為重」,是否意味要由政府出面「打死狗講價」,由新營辦商以他們認為合理的價錢,向現有營辦商買下摩天輪?

這宗摩天輪交接鬧劇,讓人想起早前一宗網絡趣聞:一名業主乘租客主花上巨資裝修髮廊,刻意在續租時大幅加租,圖逼租客賤價讓出新裝修的舖位和設備,租客不甘受業主脅迫,由是來個一拍兩散,召集網民一夜間拆毀所有裝修、搬走所有生財工具,再將空無一物的舖位交吉還給業主。地政總署處理短期租約、和商界交手理論上經驗甚豐,對此沒可能懵然不知,天真地以為單靠苦口婆心,就可以擺平爭端。

位於中環海濱長廊的摩天輪上月底突然停業。(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官僚僵化無能? 還是另有文章?

事實上,今次事件之所以備受公眾關注,皆因從目前的資訊來看,出現了一些難以按常理解釋的情況,令公眾質疑政府官僚是過於僵化、無能,還是整件事內裏另有文章。觀乎目前情況,至少有三大疑團,政府必須解答。

公眾不解的第一個問題是,政府似乎是明知會出現這樣的交接亂局,為何仍堅持要重新招標,將整個摩天輪項目推倒重來?

地政總署署長陳松青在周二回應傳媒提問時指出,當日重新招標時,已預見摩天輪將面臨被拆卸的命運。陳松青不可能不知重建摩天輪需時逾一年半,將摩天輪先拆再建,明顯是未能有效發揮這幅土地的價值,尤其是摩天輪位於中環海濱珍貴地段,坐享維港「無敵海景」,在現有營辦商有意繼續經營、且過去幾年摩天輪營運表現理想的情況下,為何政府明知這幅土地會在好一段時間淪為一個「沙塵滾滾」的地盤,都不參考其他短期租約項目的做法,優先和現有營辦商討論續約問題,這更顯得署長的說法荒謬,難以服眾。

招標準則前後不一 「搬龍門」惹疑問

第二個問題是,就算政府決定重新招標,是基於所謂的「公平」原則,為何兩次招標,標準會前後不一?

縱然地政總署一再強調,在處理這事件上絕無偏私。然而,從政府兩次招標準則的條件看來,政府的說法仍未能夠回應公眾質疑。據報,兩次招標的條件分別甚大,在2012年的第一次招標時,當局要求入標的營辦商在10年內要有相關經驗,而「收費、優惠」所佔的評分比例僅10%;但2016年重新招標時,當局卻刪去「相關經驗」的要求,並大幅增加「收費、優惠」的評分比例至40%,最終令開出20元超低票價的新營辦商中標。

公眾實在難以理解,為何同一個項目,兩次招標的準則會南轅北轍。現有營辦商將外界本來不看好的摩天輪經營得有聲有色,3年內吸引到500萬人入場,惟地政總署在2016年突然改變遊戲規則,難免令人懷疑,新招標條件是否為誰「度身訂造」?雖然目前沒有確實證據證實這個問題存在,但兩次招標的準則差異的確相當突兀,教公眾難以理解,社會上對此有質疑亦在情理之中。

盛智文七情上面露出驚嚇表情。(陳焯煇攝)

第三個問題是,政府是否以「價低者得」的原則,決定中標結果?新營辦商提出只收每位20元票價,大幅低於現有營辦商的每位100元。為事件斡旋的海洋公園前主席盛智文亦指,現有營辦商只是做到收支平衡,難以理解新營辦商以這麼低的票價,到底要如何經營。事實上,不少國際大城市的摩天輪票價,動輒要每位一百多甚至二百多港元,連鄰近的廣東省,如中山的摩天輪也要68元人民幣,這難怪有多年管理遊樂場經驗的盛智文,也質疑這個票價是否符合現實。

因此,必須要問的是,舊營辦商釐訂的票價比新營辦商高5倍,在三年來吸引500萬人到場,只能做到收支平衡,如果新營辦商以「震撼價」吸客,是否意味摩天輪要吸納比現時多出數倍的遊人,政府有沒有考慮過,如果該區人流突然出現數倍增長,屆時該區的交通、基建設施是否能夠承受如此人潮壓力,對商業中心會否造成負面影響?又或如一些傳聞所指,新營辦商旨在將摩天輪變成一個坐擁維港優越位置的廣告板,單是收廣告費每周的收益已可達上百萬元,但摩天輪作為一個代表香港的旅遊項目、一個城市地標,如果將這幅由政府擁有、也就是公共財產的珍貴土地,變成一個供個別品牌「賣廣告」的平台,政府是否應該也「在商言商」一下,徵收更高的租金?

黃小姐手持9張明日屆滿的門票,惟摩天輪未有運作敗興而回。(羅卓敏攝)

民疑不斷發酵 徒惹「官商勾結」之疑

對於摩天輪的問題,特首林鄭月娥不應視之為一個「茶杯裏的風波」,反而有可能是一個地雷陣,因為今次事件,涉及了不少足以挑起社會敏感神經的元素,無論是政府處理短期租約的標準不一、政府對待外資投資者是否存在「開門招商關門打狗」的劣行、以至摩天輪及其周邊珍貴地段的商業角力問題,社會上已有人猜測新營辦商與一些本地大財團是否有關係,今次摩天輪易手會否影響這幅珍貴地皮的規劃等等。對此,政府必須有清晰交待,絕不能再予公眾含糊其辭、顧左右而言他之感,徒令民疑不斷發酵,甚至徒惹「官商勾結」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