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改革第一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時下流行「識變、應變、求變」,行政長官寄望人人「齊改革」,滙豐銀行可謂先走一步。滙豐控股周二(10月22日)公布架構重組,將集團業務分成四個部分(香港、英國、企業及機構理財、國際財富管理及卓越理財),減少現行架構下的程序和決策重叠,並簡化滙豐的地域設置為「東部市場」和「西部市場」兩個,前者涵蓋亞太和中東地區,後者包括英國非分隔運作銀行、歐洲大陸和美洲業務。

艾橋智上個月才接替祈耀年出任行政總裁,或許與財務總監的出身有關,據報他上任後嚴格控制成本,例如取消部分內部活動及進一步減少出差。現在椅子尚未坐暖還公布架構重組,既謂「簡化」劍指當然是節省開支。據他所說,現在部分職能重叠,改組後個別中高級管理層將無可避免要離職。12人的營運委員會將會取代18人的行政委員會成為行政決策機構,精簡之用意更是明顯。

架構重組的另一個——甚至是更大——焦點在於以地域劃分業務,不只用「東部市場」和「西部市場」二分,在組織架構上更把香港和英國分別出來。例如滙豐香港的零售銀行日後只須向香港的行政總裁滙報,在執行和落實按揭政策時毋須再獲地區或國際零售主管批准。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和Surendra Rosha不只監督香港業務,同時亦都掌管整個「東部市場」。

一方面,這與地緣政治不無關係。近年中國和美國關係緊張,曾經左右逢源的滙豐愈見左右為難。例如在孟晚舟案中,滙控被指為了換取美國豁免刑事追究,將涉及孟晚舟案的資料給予美國。在中英方面,滙控凍結棄保潛逃的許智峯銀行戶口後,祈耀年被英國國會傳召質詢。這還未說滙控在2019年第四季決定派息後,竟以英倫銀行要求「審慎理財」為由反口,2020年全年不派息及不回購。

一家成立於香港、發迹於香港、成名於香港、主要業務在香港的銀行,選邊站的壓力愈來愈大。而在商言商,集團去年除稅前利潤216億美元,香港上海滙豐銀⾏獨估一半(109億);集團資產總值298萬億美元,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佔四成半(135萬億)。這就是另一個方面,為何架構上值得將香港業務區分出來。

滙豐雖然在九十年代初暗渡陳倉,遷冊英國,惟不但香港業務吃重,隨着亞洲世紀的來臨,2015年時任行政總裁歐智華亦已經提出「重返亞洲」策略。單在今年上半年,滙控已完成出售法國的零售銀行業務、加拿⼤的銀行業務及俄羅斯的業務,宣布計劃出售阿根廷以及亞美尼亞的營運業務,同時又完成收購新加坡一家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以及花旗在中國內地的零售財富管理業務組合。最大股東平保去年推動滙豐分拆不果,艾橋智從祈耀年接過燙手山芋,不可能不正視中與西、港與英之間的張力。

無怪乎他履新當天即現身中環,與廖建宜、香港區行政總裁林慧虹等見人,集團主席杜嘉祺上星期五(10月18日)更帶同香港主席王冬勝和廖建宜在北京拜會港澳辦。主任夏寶龍除了重申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之外,亦表示希望滙豐集團繼續積極參與中國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香港繁榮發展多作貢獻。

這次架構重組會否收效是滙豐一己之事,香港要關心的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否穩固,如何改革才能發揮優勢以至左右逢源,盡得國家和國際發展的機遇。特首在新一份《施政報告》矢言不斷改革,深化「互聯互通」豐富離岸人民幣業務,積極拓展與中東、東盟地區的金融合作,甚至是吸引國際黃金現貨在香港儲存,推動黃金交易、清算和交割,發展成為黃金交易中心。不只金融機構,這肯定為社會各界寄予厚望——若然能夠成事。香港改革的第一步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