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歡|施政報告回望與前瞻

撰文:江玉歡
出版:更新:

江玉歡專欄

再過幾日,行政長官將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各界充滿期待。前兩份報告分別以《為市民謀幸福 為香港謀發展》和《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題,「發展」和「幸福」成為延續兩年的關鍵詞。日前,李家超在國慶酒會中明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團結各界共同推動香港由治及興。可以預見,「改革」、「經濟」及「民生」或將成為新一份施政報告的重點。

冀有長遠性的政策論述

在上一份施政報告中,政府針對經濟、土地房屋、醫療、福利、教育、青年發展等多個範疇設立共150項KPI。根據公開資料,大部分KPI都依時甚至超前達標,另有一些項目還在有序進行中,例如「郵輪旅遊經濟發展行動計劃」、設立全新綜合基金平台、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 2.0》及《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等,期望有關部門加快進度,以免舊數未清又添新帳。

回顧過去兩年的施政報告,雖然政府提出了不少務實措施,應對當前社會面臨的挑戰,但其施政目標仍然過於倚賴各部門提交的清單式管理。儘管KPI作為監管工具能夠有效推動各部門的工作成效,但其欠缺整體性和協同效應。政府真正的挑戰在於,在制定KPI時應展示出更為完整而系統化的政策論述。只有如此,才能確保政策真正觸及經濟、社會等領域的根本問題,並具備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這不僅關乎政策本身的成效,更涉及到如何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

處在轉型關鍵期的香港,特區政府需及時調整施政思路,制定更宏觀、更高層次和更長遠的發展策略,確保香港在未來的發展中繼續保持其獨特的優勢和活力。

轉變經濟發展觀念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振經濟的政策措施必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目前香港總體發展態勢相對平穩,但地緣政治緊張、全球供應鏈波動及利率前景等多重因素,為本港經濟復甦和樓股走勢帶來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拼經濟」亟需轉變經濟發展觀念。

香港經濟長期依賴於金融、貿易和房地產等傳統支柱行業,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極易受外圍環境的影響。過去兩年,本港經濟內生動力不足的狀況,暴露了這一結構的脆弱性。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創科等新興產業取得了一定初步成效,但要將其真正轉化為驅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和支柱產業,仍需要時間去耕耘與積累。

當前,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期,必須進行深層次的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才能夠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在這一過程中,香港要發揮「蒸魚精神」,深度挖掘和提升自身優勢的同時,更要在改革中銳意進取,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開拓新增長點和機遇。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不宜採取「撒胡椒麵」式的政策策略,試圖面面俱到,而應聚焦於能夠真正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同時,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挑戰也不容忽視,尤其在零售業、餐飲業和建造業等行業低迷的狀況下,政府須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並充分利用好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促進產業多元化。這不僅是應對短期困難的必要舉措,亦是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近幾年,市民對未來經濟前景感到迷惘忐忑,這並非無的放矢。期待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能夠更加坦誠地向市民闡明經濟的短、中、長期目標和策略,為香港的經濟前景描繪出清晰而可持續的藍圖,重塑市民對未來的信心。

更高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工作歷來是每年施政報告的重頭戲,直接關係到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眾多民生議題中,房屋問題尤為突出,是香港社會亟待解決的「深層次矛盾」之一。解決房屋問題,政府必須突破傳統思維,果敢推動宏觀房屋政策的深度改革。

加快公共房屋建設,滿足基層市民「住有所居」的基本居住需求,毫無疑問是當務之急。現時香港仍有逾20萬人蝸居在不適切住所中,政府去年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彰顯出對「告別劏房」的決心,期待特首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詳細交代攻克劏房問題的全面策略。此外,政府在建立土地儲備、增加人居居住面積、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完善置業階梯以及提升住房品質等方面,應展現更大的魄力與勇氣。讓所有市民看見「上樓」的希望,使住房成為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動力,而非阻力。

潛藏在房屋問題之下的,是更為深刻的貧窮問題。根據樂施會最新發表的香港貧窮狀況報告,截至今年首季,本港貧窮率為20.2%,逾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最富裕與最貧窮群組收入差逾80倍。香港貧富懸殊及長者貧窮問題愈發嚴重,再次為社會響起警號。貧窮並非僅是收入的匱乏,更是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多重資源失衡分配的結果。貧窮所引發的問題,涵蓋醫療、住房、照顧者支持及就業等多個領域。若這些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最終將演變為廣泛的社會問題,甚至可能成為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困境,對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構成深刻威脅。希望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政府不僅要提出針對性的幫扶措施,還要有一套系統的扶貧策略、路線圖及目標。

在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政府肩負著深化改革、振興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這是政府官員們的主觀願望,亦是廣大市民的切實期盼。市民的訴求和期待非常樸實,他們渴望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和親身體會的變化。實事求是,並非僅僅在施政報告中列舉眾多措施和KPI,而是讓市民直觀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和踏踏實實的「幸福感」。

展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期望政府拿出更具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政策舉措。正如夏寶龍主任所強調的「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積極穩妥推進各領域改革」,這是對當前香港社會問題的深刻洞察,更是解決房屋、青年發展、醫療及安老等痛點難點問題的明智指引。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擘畫出一幅改革藍圖,胸懷大局、深謀遠圖,令「讓廣大市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願景照進現實。

作者江玉歡是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執業律師。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