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海明察|日本對美國的恨與怕

撰文:梁海明
出版:更新:

梁海明專欄|寰海明察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近日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不參與9月的自民黨黨魁選舉,這一決定預示著日本首相的又一輪更替即將來臨。岸田內閣自2021年10月上台以來,未滿三年便面臨終結,這再次凸顯了日本首相更迭頻率之高的現象。回顧1945年以來的日本戰後政壇,35位首相中僅有8位任職超過1000天,平均在任時間僅為816天,不足三年,更有11位首相任職時間不足一年,最短者僅54天。

日本首相頻繁更迭這一現象不僅在日本國內引起廣泛關注,也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焦點,其背後雖蘊含著日本內部複雜的體制、文化等多重因素,但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視,尤其是美國對日本的巨大影響,也是日本首相頻繁更迭的重要原因。

美國作為日本的重要盟友和戰略夥伴,對日本政治有著深遠的影響。二戰後,美國在日本建立了軍事基地並控制了其政治經濟命脈。因此,日本首相在施政過程中往往需要顧及美國的利益和態度。當首相的決策與美國利益相悖時,就可能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和干涉,從而引發政治危機和首相更迭。例如,在日美經濟關係中,美國經常對日本施加壓力,要求其在貿易、匯率等方面做出讓步,這往往導致日本首相在國內面臨巨大壓力,甚至引發政治危機。

儘管日本對美國表現出高度的依賴和順從,但兩國之間的關係並非總是和諧無間。美國前財長魯賓(Robert Rubin)曾在他的回憶錄中透露了當中一個日美摩擦。

據魯賓在書中回憶稱,他在當美國財長期間,由於發現經濟復甦無望,日本政客無力應付,基於日美是同盟國,加上日本經濟的復甦對全球經濟越來越重要的考量,他曾在公開提醒日本政府應該注意經濟復甦問題。沒想到日本政府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在1997年4月,時任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訪問美國,與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會晤,當克林頓談及日本經濟問題時,橋本龍太郎隨即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可以證明日本經濟即將起死回生的圖表,以向克林頓表示日本經濟即將開始恢復增長。與此同時,橋本龍太郎更向克林頓當面告狀說,美國財長魯賓曾在公開場合唱衰日本經濟,他認為魯賓是完全錯誤的。而魯賓當時正在現場,橋本龍太郎這番「打狗不看主人面」,讓在場的雙方都相當尷尬。

而且,在日本政府看來,日本對美國可謂是非常「忍辱負重」、「仁至義盡」。這是由於在美國的直系「小弟」當中,真正做到「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的僅有日本一家。以日本對美國的軍費支援為例,它每年向美軍支付約50億美元的「保護費」,用作美軍的日常開支。美國把這個費用稱作是「地主國預算」(Host Nation Support Fee),日本則稱作是「體貼費」。

雖然日本如此「體貼」美國,但想不到美國卻不大「體貼」日本。在2014年初,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法案,同意美國南部弗吉尼亞州公立學校教科書提到「日本海」時一並標註韓國主張的名稱「東海」。雖然日本對此氣急敗壞,但美國卻強調不想捲入盟國之間的領土糾紛,要一視同仁。更讓日本憤怒的是,日本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修憲,希望擺脫憲法對日本軍力的限制,允許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可以向海外派兵,以讓日本成為「普通」國家。但作為美國盟國的韓國,以及作為友好國家的東南亞各國,對日本曾發動過的侵略戰爭仍記憶猶新,日本要行使集體自衛權,自然讓人產生諸多聯想。在上述國家的壓力下,以及基於戰略和戰術上的博弈考量,美國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站在日本這一邊。

而且,日本對美國除了恨,還有怕——怕被美國出賣。每一個日本小孩在讀小學時,他們的歷史課本都會告訴小孩們,在1853年第一批美國人進入日本水域後不久,就已經懂得占日本的便宜。當時那些美國人意外發現日本的黃金和白銀匯率跟世界其他國家很不一樣後,紛紛湧進日本搶購黃金和白銀,再賣到別國獲利。加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逼日本簽下「廣場協議」,以及美國華爾街的投資者在日本金融市場興風作浪、舞高弄低套利,更讓日本民眾根深蒂固地認為,美國人的每一句高談闊論背後,都有一個精明計謀,日本很容易被美國賣了都不知道,還幫著美國數錢。

更令日本憂慮的是,在中美日三邊關係問題上,日本政府十分警惕美國表面上同日本緊密一致,但背後卻在同經濟、軍事力量越來越強大的中國做戰略交易,只要利益夠大,美國隨時可能把日本給「賣了」,新的「尼克遜衝擊」將再次出現。此前,「尼克遜衝擊」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美國總統尼克松1971年採取「新經濟政策」,使美元大幅貶值,日元被迫升值;第二次是同年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令追隨美國奉行反華政策的日本深感被美國所拋棄。這兩次衝擊對日本的經濟、政治和外交都帶來嚴重的損傷。那麼會否有第三次「尼克遜衝擊」,日本相信還會有,但不知何時會出現。

此外,日本首相頻繁更迭本身雖然對香港並沒有直接的影響,但產生不少間接影響。首先,經濟層面上,日本政壇的不穩定可能影響中日經貿關係的穩定性,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能在投資和貿易政策上受到間接影響。其次,在外交關係上,日本的外交政策可能隨首相更迭而變化,這可能影響香港與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項目。此外,旅遊業方面,日本是香港人常去的旅遊目的地,政局變化可能影響旅遊政策和遊客體驗。最後,區域穩定方面,日本的政治穩定對亞太地區的整體局勢有影響,間接影響香港的經濟和安全環境。雖然直接影響有限,但國際局勢的變化總會對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產生間接影響。

面對頻繁的日本首相更迭和更加複雜的國內外環境,香港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持續加強與日本及國際社會的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把握機遇。同時,香港需要持續深化改革,以適應全球化的发展趨勢和國際社會的期待。這包括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深化與內地的交流合作,共同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梁海明是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