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區家麟《後真相之後:眼前鬼卒皆是妖》

撰文:特約轉載
出版:更新:

到中學周會演講,談如何分辨互聯網資訊真偽,同學首先起立唱校歌,歌詞只有短短四句,出現了兩個「truth」 字,一個「true」字。
我們都被教育,「真相」、「真實」,乃人生終極追求,不過在資訊海嘯中分清真假,愈來愈難。

當垃圾與謊言充斥,人人可製造可轉發,流言妄語找到新宿主,數碼病毒隨通訊科技,滲透生活。(iStock)

文:區家麟

「後真相」代表了一個時代新趨勢

史丹福大學最近公布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參與的中學生,不懂分辨網站內標明的「贊助內容」其實是廣告;給學生看網上訊息,圖片上一束畸型的雛菊,文字說是福島核洩漏的後果,就有超過四成學生毫無保留地相信。

牛津字典選了「後真相」(post-truth)作 2016 年度字,就是政客睜大眼講大話,險惡陰毒之徒擺明車馬愚弄人,不講理而煽動情緒,有人說「後真相」一詞美化了謊話,又有人說人性不講道理從來如是,「後真相」這字太抽離、或太大驚小怪,根本無新意,云云。

不,「後真相」不只是講大話、不只是有心人煽動;大部分人都不問真假,相信符合自己感覺的東西,當然從來如是。但「後真相」代表了一個時代新趨勢,人性的直觀、愚鈍、輕信,被野心家看透,上下其手,以假亂真,玩弄人性弱點,還要顯得光明磊落,新興網絡與社交媒體成為放大謊言的工具,直接把人的愚鈍一面放大,假大空消息轉瞬間廣為流傳,已非往日的「講大話」般簡單。

亂拋垃圾,人見人憎,而且要罰錢;亂放資訊垃圾,社交媒體上又 like 又 share,很多人卻毫無罪疚感。亂拋垃圾污染一地,社交媒體上發放謊言,等同放大垃圾,令垃圾恆久遠,謊話永留存,污染腦袋心靈。

牛津字典選了「後真相」(post-truth)作 2016 年度字,就是政客睜大眼講大話,險惡陰毒之徒擺明車馬愚弄人,不講理而煽動情緒。(資料圖片)

如何避免做了分發垃圾的幫兇?有幾點基本步驟:

  設立預警系統:預報系統在心中,一碰見令你嘩然的圖片或文章,太過巧合,不可思議的,紅燈立刻亮起,停一停,諗一諗。

  訊息源頭要清楚:Whatsapp 上無頭無尾,不知來源的垃圾文章很多,勿轉發。主流與網絡媒體內容,也要搞清楚每個傳媒機構的德性,判斷可信度。最好多看幾個媒體,確定消息真偽。

  不要只看標題:網媒為吸引眼球誘你點擊,標題往往誇張,文不對題,最少要看完內文才轉發。

  留意評論:若文章存心欺騙,或有明顯錯誤,一般總有讀者留言澄清,可作參考。

  留意日期:舊聞新推,往往容易引起誤會,或刻意玩嘢,要留意報道日期。

  搜尋相片:有圖未必有真相,可利用 google 的圖片搜尋器,大概知道是否舊相亂用,或文不對圖,蒙混呃 like。

  有片未必有真相:例如衝突打鬥,要判斷片段前後發生甚麼事。

  調查及統計數據要細心讀:研究方法如何、樣本數目夠不夠、問題是否問得好、指標如何量化計算、研究者有無利益衝突,都要先搞清楚。

  小心斷章取義:十分鐘的演講,只引述十五秒精句,要留意前文後理,撮錄是否合宜,有無扭曲。

這些都是基本功而已,進階一點,輸入關鍵字搜尋,細心閱讀不同背景的網站,找尋資料庫數據庫,直接找當事人證實,找專家查詢。如果覺得麻煩,就先不要轉發,最少不會製造垃圾。

講完,禮堂中,一位學生提問:那麼,這世界是否一切都不可信了?

聽得出,有點困惑、灰心。

內容農場的文章配以電視截圖,令人信以為真。(網上圖片)

「後信任」——眼前鬼卒皆是妖

時代新詞,除了「後真相」,還有「後信任」。一方面,人們滿足於謊言,相信自己喜歡相信的。另一極端,因謊言遍地,而覺一切皆不可信,眼前鬼卒皆是妖,事事質疑,無立足之點,墜入虛無,不再信任任何事情。

民智開,權貴手段逃不過庶民法眼;但獨裁者也會進化,糖衣毒藥精妙;公關技術有軟有硬,層次豐富。後真相時代,對準人的直觀率性,再打造豐衣足食的豬圈,滿足你食色物慾,成為時代絕配,足以虜人心智於無形。相信假話,願意騙自己,反而可能活得舒泰。

輕信、單純,容易遭愚弄被利用;質疑、警惕,則活得太累,如何是好?

又有人疑惑,既然大家都以假當真,不求甚解,我們為何還要追求真相?

我相信,「真」是終極的普世價值,任你如何不相信「民主法治人權」,人不可能不求真而去求假,不可能義無反顧擁抱謊言,不可能明知前路有陷阱而裝作看不見。

今天好些人擁抱「後真相」謊言,或情感爆發不用腦,乃因未算生死攸關,信錯了,不會即時死亡,而且可能覺得好過癮。於是,眾人嘻嘻哈哈跌進圈套;貶選的是自尊,侮辱的是自己智慧。

例如「三港女台灣公廁偷食鮑魚事件」,為了三女是港人是內地人,網媒網民上綱上線,又憂又喜,動輒視作港人榮辱,結論下得太快,成為大笑話。

例如「三港女台灣公廁偷食鮑魚事件」,為了三女是港人是內地人,網媒網民上綱上線,又憂又喜,動輒視作港人榮辱,結論下得太快,成為大笑話。(資料圖片)

分辨真實與虛假,甚麼可信甚麼不可信,已成為求生基本技能。的確很難做到,但這是時代給每個人的考驗。

當垃圾與謊言充斥,人人可製造可轉發,流言妄語找到新宿主,數碼病毒隨通訊科技,滲透生活,假大空廢話以幾何級數增加,培養「媒介素養」,辨識有價值的資訊,從未如此重要過。

網絡上碰到的,事事都問「係咪真」,的確很累。但是,保持環境清潔,人人有責;謊言廢物要由源頭阻截,社交媒體本應要主動過濾垃圾;每個用家也要避免製造垃圾、發放廢物;發現垃圾蟲時,要點名指出,動手清理。

這樣,才叫對得起自己,才不枉我們中小學不停唱唱唱的校歌中,那個「真」字。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