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輿論戰,建制已超前——難怪周融獲厚待
Facebook這數年來,一向都被認為是非建制派,以至激進派和本土派的天下,建制派難以在此發動任何輿論攻勢。
可是,近年建制派銳意建立網上的輿論平台,積極發動網絡攻勢,當中的頭領周融更水鬼升城隍,獲張德江、王光亞等接見,令不少傳統建制派心癢癢。
當然,不少人都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張德江見周融只是降低自己的格調,但最近《端傳媒》的一篇評論,就認為這次接見,其實是代表中共愈來愈重視網上輿論戰,而他們正正就是肯定周融這類人物的功勞,因此獲得中共高規格招待。
回應這篇評論的觀點,當然可以先看看Facebook上的網上輿情。
佔領行動期間 建制派專頁表現未見突出
周融的發跡點,相信是2014年7月3日成立的「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後來就出現一輪輪網上和現實的各種反佔中攻勢,可是由當刻開始,直到2014年12月15日整個佔領行動正式落幕,網上輿論又是什麼人主導?我們可以看看Facebook各種專頁的數據分析。
我利用Qsearch進行了關鍵詞的搜尋,使用了「佔中」、「佔領」、「雨傘運動」和「雨傘革命」這四組較常用到的詞彙,尋找香港的Facebook專頁在2014年7月2日到12月15日,提到這四組詞彙的趨勢。下面的Engagement Score的公式是:
Engagement Score =(Comment數目X0.1)+(Like/Reaction數目X0.1)+(Share數目)
在這段時間之中,我們發現親非建制派的專頁,表現遠比建制派的專頁優秀,頭10位就有5位的立場屬親非建制派,而親建制派則只有4個專頁。當中「蘋果日報」、「熱血時報」、「D100」和「香港獨立媒體」這4個親非建制派的媒體,Facebook專頁的表現都遠遠拋離第5位的親建制派媒體專頁「港人講地」。而頭10位當中的親建制派專頁「港人講地」、「向香港警察致敬」、「幫港出聲」和「時聞香港」,Engagement Score加起來仍不及一個「蘋果日報」的專頁。因此,在兩年前的雨傘運動,非建制派仍在社交媒體的輿論層面佔優。
上面的圖,就可以看到頭25位專頁在2014年7月3日至12月15日的每天表現,不難找出第11位至第25位的專頁,清一色都不是建制派的專頁,可見建制派在雨傘運動時,社交媒體的經營表現相當不濟,無法在網上打響所謂的輿論戰。就算是極度親梁的「港人講地」,也只能佔據上表的第5位,無法與非建制派打成均勢。
可是,現在的網上輿論戰走向又如何呢?我們可以抽出梁、游兩名議員的宣誓風波,進行一些網上分析。
兩年之後 建制派專頁大反擊
同樣地,我利用Qsearch進行了關鍵詞的搜尋,使用了「青年新政」、「青政」、「梁游」、「梁頌恆」和「游蕙禎」五組關鍵詞,尋找香港的Facebook專頁在2016年10月12日(立法會宣誓日)到11月16日(梁游宣誓司法覆核判決翌日),提到這五組詞彙的趨勢。
大家可以發現,這次的社交媒體輿論形勢完全逆轉。頭10位的社交媒體專頁當中,多達6個都是親建制派的專頁,而「東方日報」亦是今次事件的重炮手,位居第10。頭3位的專頁,「港人講地」是由「梁粉」主理,而「HKG報」和「幫港出聲」則是周融主理的專頁。到了第4位,才是立場親非建制派的「蘋果日報」,但當中的影響力已經遭頭3位的建制派專頁拋離。
而我們將搜集面擴大至頭25位專頁,就會發現立場親建制派專頁就佔當中的10位,而這些專頁不少更是每天都發文狙擊游梁,攻勢相當凌厲。而跟游梁和本土派有直接關係的專頁,則只有「游蕙禎」的專頁名列第24位,可見本土派的網上攻勢已見疲態。
近年的建制派,在網上已經開始積累實力,並在今次青政宣誓和釋法事件當中,成功帶領網上輿論的走向,同時影響到現實的一些政治部署。今天建制派採取強硬路線,梁振英對議員秋後算帳,其實確實與網上輿情有關。在雨傘運動的時候,建制派的網上民意不彰,即使佔領對民生構成相當的影響,但網上的輿情仍由非建制派主導,因此梁振英和建制派在處理雨傘運動時仍有一些顧忌,未有強硬清場。可是,這次的強硬路線,包括向多名議員提出司法覆核,追回梁、游兩名議員百多萬津貼和薪金,正正是有相當的網絡輿論支持。
Engagement本身,很多也局限於Facebook的迴音壁效應。可是專頁的Engagement Score的分數愈高,就代表有關資訊的受眾,以及願意按下Like/Reaction、留言、分享的人愈多;當接觸面較廣,影響力也自然較高。換句話說,即是Engagement Score的分數愈高,迴音壁愈大。也許不同的建制派專頁的受眾也是差不多,但確實影響力愈大的平台,不只是有效地鞏固本身的支持者,亦有效令其他派別的支持者或無立場的網民接觸到這些資訊,並動搖他們的立場和意向。因此,建立具影響力的平台,是各派別首要的網上目標。
以軟性方式鞏固支持者 維持中老年群體凝聚力
建制派之所以能夠有效提升他們在網上的影響力,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在這兩年間,花了很多資源,以各種的方式滲透資訊至受眾。
在網上的攻勢,建制派選擇以「作戰格」大力攻擊非建制派,所用的字詞較能挑起一些中老年,不滿非建制派的受眾認同,鞏固一些網上鷹派支持者。另外,建制派也開了「十八區友」這些軟性的Facebook專頁,平日主要將地區的資訊放在專頁中,但到了重要的政治時刻,這些專頁就會扮演建制派的傳聲筒,將一些文宣傳播開去。
而在現實當中,建制派地區樁腳也是用Whatsapp、Wechat這類方式,與他們的地區支持者聯繫,甚至將一些Facebook的資訊向他們傳播、轉發。我就曾經加入過這些區議員的群組做了一些觀察,發現他們很多都是善用圖片的傳播,如「長輩圖」這類向長輩問好的圖片聯絡感情,偶爾就會透過圖片的方式召集支持者參與建制派的活動。上次的「反辱華反港獨」集會,不少社團就是以這種方式進行動員。
有些人會覺得這種傳播方式很「老土」,但這種「老土」的方式,卻可以打進地區支持者,尤其是中老年朋友的心扉,令他們維持一定的凝聚力。
選委會選舉剛剛落幕,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因特首選舉而出現的政治操作。不論是採取什麼立場的非建制派政治人物,都應該注意網上輿論的走向,以至重建整套網上輿論的機器,如設立更多軟性的Facebook專頁,吸納政治立場不明和中間派的受眾,以準備在關鍵的政治時刻發揮作用。否則將來也只會一如青政宣誓一役,整個非建制派陣營被建制派和梁振英打得落花流水。
註:由下圖所見,即使是使用「本土」、「自決」和「港獨」,三組詞彙的搜集結果(搜集日期亦為2016年10月12日到11月16日),結果也差不多。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