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與胡志偉商榷民主黨的左搖右擺理財哲學

撰文:李永政
出版:更新:

民主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胡志偉於前天(9月6日)在明報觀點版撰寫題為《與任志剛商榷理財哲學》一文,質疑任志剛早前談及《基本法》第107條有關公共財政的條文,並提出建議政府「可以優先考慮那些具有較高乘數效應及提升生產力作用的項目」,「亦可以優先考慮那些對經常性開支影響較低的項目」。胡志偉質疑政府運用儲備是否能帶動經濟增長,更建議以退稅方式吸引人才和投資,減少對市場的干預云云。筆者認為此文明顯與民主黨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有異,亦與其他核心成員的言行不一,再一次引證該黨在經濟政策上搖擺不定,更令一直支持民主黨的選民感到非常失望。

胡志偉於9月6日在明報觀點版撰寫題為《與任志剛商榷理財哲學》一文,質疑任志剛早前談及《基本法》第107條有關公共財政的條文。(明報新聞網擷圖)

胡志偉在文中質疑「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投資於『高乘數效應』的項目,難以有效運用儲備帶動經濟增長」。先不論過去民主黨在每年的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提出大量的全港和地區工程數以百項計的建議已自打咀巴,再看看民主黨的政策總綱中第六章《公共財政》提及:「1. 政府的公共財政政策和措施,除確保有效管治及公務部門正常運作外,尚需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政府有責任透過公共財政政策以達致經濟發展成果獲合理的分配。」和「2. 政府公共開支應該有節制及控制,但不宜硬性規限在本地生產總值的某一比率上,有關比率應不斷按社會經濟情況檢討。」證明民主黨一直的經濟路線原是中間偏左,希望政府因應社會經濟需要而作出介入。

再看看政策總綱的第九章《城市規劃與土地》:「6.……政府應該在財政、行政以至實際的工程建設上有適當的介入,以提供充足的居所和基本設施,並改善市民的生活。」和第十章《基建、海港及機場》:「3. 為香港提供足夠的基本設施,以確保香港在經濟金融、航空運輸、旅遊上能保持及發展其國際地位。」當中也提及政府在公共建設中有適當的介入,目的是希望為香港市民提供足夠的基本設施,包括大型基建,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但見胡志偉指「政府效率不如私人市場,政府投資將會造成浪費,難以達到『乘數』效果」,更稱「基建亦遠較美國完善,又有多少空間可讓財政政策刺激經濟?」胡又指政府基建工程導致建築成本上升,令公屋單位成本上升,但又是否應將公屋興建直接交由地產商興建,讓他們利益均沾?未知每天面對交通大擠塞、港鐵經常壞車、飛機班次經常延誤的香港人,又會如何理解為何民主黨會有這個如此「離地」的主席?

是否應將公屋興建直接交由地產商興建?(資料圖片)

令人憤怒的則是胡志偉建議「政府要還富於民,除了投資社會外,其實可以增加退稅,甚至大幅削減薪俸稅及利得稅以招攬人才及本地投資。」香港現時的利得稅只有16.5%,在全球已處於最低水平,比鄰近的競爭對手新加坡17%還要低。胡的說法正如早前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利得稅兩級制」,將企業首200萬元的盈利稅率由16.5%減至10%,勢必減少政府稅項收入。

胡志偉的思維與政府相近,以為可通過稅務減免,可讓香港的公司能得以發展。但他們似乎未有衡量兩級制利得稅其實對改善現時中小企的營商環境作用不大,減稅可能只會惠及有盈利、相對大型的企業。減稅這種「滴漏效應」亦經常受批評,被指無助令基層員工受惠。民主黨亦曾因支持退回差餉益了大地產商,而在選舉論壇遭其他民主派攻擊。為何偏偏作為經濟政策上中間偏左的民主派第一大黨的主席,會提出這種只有利大商家的言論?

最令支持民主黨的選民大惑不解的是,胡撰文的同一天,該黨南區區議員、民陣召集人區諾軒當天也連結各區不同的民主黨成員,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政府出手介入制止領展變賣資產,更焚燒文件叫「林鄭,收野!」。正正與胡志偉提出政府應減少干預市場剛好相反,也再次引證了民主黨一直在經濟立場上搖擺不定,政策總綱說一套,黨主席說一套,地區又說一套。此事已在過去民主黨支持領匯上市、出售公屋、有條件地支持兩鐵合併等印證其錯誤判斷。

選民希望可託付民主黨為他們發聲,爭取改善生活,但見其立場搖擺不定,愛之深責之切,終希望民主黨可認清香港目前面對的深層次矛盾,不單要堅定民主主場,經濟立場更要站穩。

區諾軒(左一)連結各區不同的民主黨成員,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政府出手介入制止領展變賣資產。(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