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凱ꞏ傑語|從奧蘇利雲來港説起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撰文:郭凱傑

近日城中熱話自是7屆桌球世界冠軍「火箭」奧蘇利雲申請優才計劃獲批,成為香港居民。奧蘇利雲曾多次訪港,深受港人歡迎,消息一出,相信不少香港人、尤其球迷都為之雀躍,有一天説不定可以跟朋友說「我跟火箭在同一個桌球室打球!」

更重要的是,全社會都突然驚覺,儘管近年面對諸多挑戰,但香港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制度都依然對全世界人才具有巨大吸引力。社會此前吸引人才的討論多聚焦於高才通計劃中95%來港人士來自内地,有外籍人才活生生的例子就更形重要。

奧蘇利雲在受訪時就特別提及香港的美食、簡單稅制等作爲他到港的原因。除此以外,他透露自己每年有四至五個月都在中國內地丶香港和澳門。如此一來,內地今年7月開始對非中國籍香港居民簽發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就正好派上用場,可與中國籍港人的回鄉證一般,免簽證多次出入内地,實在方便得多。

當「火箭」都對香港投以信心一票之時,香港人更應對這個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文化交匯之地有充分的信心。上月公佈的施政報告就提及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增設機制,主動邀請頂尖人才來港發展。事實上,頂尖專才來港除了是對全世界人才的一個表率以外,更因自身是衆多青年的效仿對象,能夠起到推動產業及青年發展的作用。以往奧蘇利雲來港都會掀起一股桌球熱,他更提及不排除會在港開設桌球學校,可想而知必定會吸引更多青年打桌球,推動體育發展,每一位此類人才的蝴蝶效應都不容小覷。

當然,將獲政府伸出橄欖枝的頂尖人才必然是極少數,但隨着當局越加積極,近兩年移民來港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加。政府數據顯示,自2022年年底推出高才通等機制以來,已有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極大程度的補充了近年人口的波動。

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8月時也公佈了一個有關來港人才就業及經濟情況的調查,顯示約八成來港人才已經成功就業、工資中位數約爲五萬元,頗爲可觀。不過,我們必須要問的問題是,來港的人才是否能夠補充產業的人力缺口,還是只在本就僧多粥少的就業崗位(如金融服務業)上帶來更多競爭?

誠然,競爭未必是壞事,但相信政府引入人才的思路應更側重於填補空缺。施政報告中羅列多項產業政策,都需要透過外來人才實現。例如要建設醫療創新樞紐、建立藥物器械審批機制,就需要國際藥械審批的專家;又如要強化國際航運中心、航空樞紐地位,相關的機件/船舶管理、維修等都需要技術人員,現有人才未必足夠應付。政府去年底也曾進行調查,發現高才通人才從事創新及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業的比例約爲18%。當然,比例的高低本身無法告訴我們人才到港後職業配對的情況,當局或需花更多功夫才能更準確地研判如何更具針對性地吸引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及時調整政策。

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是:人才到港後是否真的落地生根,還是只把香港當成一個出外發展的跳板?政府固然不能猜度每一個人才的想法,但卻須知人總是隨機會走;如果香港產業的發展未能配合,人才到港自然找不到合適發揮的崗位,最終爲他人做嫁衣。希望政府透過如新成立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等跨局架構能更進一步推動產業及人才政策的配合,令來港人才能發揮所長、推動發展之餘,更能長期以香港為家。

作者郭凱傑是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亦是政府諮詢委員、大專講師及顧問、專欄作家。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