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頴灝|美國大選後的氣候治理挑戰與機遇

撰文:黃頴灝
出版:更新:

黃頴灝專欄

西班牙華倫西亞地區近來遭遇「百年來最強風暴」侵襲。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11月2日表示,暴雨引發的水災在西班牙已造成至少214人死亡,數十人失蹤。與此同時,當地民眾開始對政府遲緩的救援行動感到憤怒,傳媒都針對政府部門處理失當,當局是太遲發出警報,但這次風暴堪稱西班牙遭遇的「百年來最強風暴」,也可能成為歐洲五十多年來最嚴重的風暴災難。有專家分析指出,本輪災害是由在當地被稱為「達納」(DANA)的極端天氣系統導致的,而且隨着氣候變化,這種極端天氣可能會愈發頻繁地出現。

2023年香港發生的世紀黑雨,同樣也敲響氣候變化的警鐘,百年不遇的黑雨漸漸常態化。本港三間大學研究推算2040至2049年間每年香港「熱夜」(即當日最低溫氣高於28°C)的日數,將由過去10年的32天增加五成至48天,黑雨等極端天氣在未來或會恒常化,像2023年9月份的世紀暴雨極端降雨情況,未來只會愈來愈頻密,雖然暴雨持續的時間一般較酷熱天氣持續時間短,但其破壞力強,洪水、水浸、山泥傾瀉等都可能直接對市民的安全及性命構成威脅,這種來得很急、很兇猛的極端天氣在準確預報上仍有較大限制,更考驗政府和市民防災及即時應對緊急災害的能力。

(香港天文台)

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範圍廣泛且深遠,並且在全球各地已有明顯證據,例如極端天氣事件加劇,海平面由於冰川和冰蓋融化上升,加上海水熱膨脹,海平面上升威脅著沿海城市和低地地區。這可能導致大量的地區面臨淹沒風險,進而引發人群的遷移和社會不穩定。氣候變化破壞了自然棲息地,導致許多物種滅絕或遷徙,進而影響生態平衡。改變的降水模式和溫度上升影響農業產量,導致某些地區糧食短缺,漁業資源也受到海洋變暖和酸化的影響,威脅食物供應。

氣候變化帶來更高的疾病風險,如傳染病的擴散、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熱相關疾病。極端天氣事件的災後重建、農業減產和國民健康問題增加了經濟負擔。同時,旅遊、漁業和農業面臨挑戰,需要轉型或重新適應。這些影響顯示出氣候變化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挑戰,迫切需要全球合作和有效的應對策略。能源專家表示,美國和中國向大氣中排放的氣候污染物佔全球總量的近40%,兩國採取的行動將對氣候變化及全球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白宮新主人可能作180度改變

特朗普在2016年當選總統後,其環境和氣候變化政策對全球氣候治理產生了重大影響。他於任期內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美國對環境保護的承諾,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COP21),這一決定在全球引發了廣泛的批評和擔憂。《巴黎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框架,旨在通過國際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限制全球氣溫上升。特朗普政府的立場基於美國經濟優先考量,認為協定限制了美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他主張恢復和擴大化石燃料的使用,放寬環境保護法規,這些政策對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帶來挑戰。特朗普的決策被批評為削弱了全球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意願,可能導致其他國家也降低其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承諾。這使得全球應對氣候問題的進程面臨阻力。

現在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他極大可能像在第一個任期所造那樣,讓美國退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並釋放各種壓力,然而,特朗普的政策也刺激了許多國家和地區加強自主氣候行動。

中國或填補空位主導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早在2012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及構建全球氣候治理,中國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投入大量資金,推動全球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已取代了服裝、傢具、家電為代表的「老三樣」。中國積極倡導多邊合作,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体的理念,呼籲全球各國在面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時攜手合作。

在《巴黎協定》框架下,中國承諾到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並努力提前實現碳中和,這為全球氣候合作樹立了榜樣。目前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似乎即將達到平穩期,國主席習近平曾承諾到2030年達到這一目標,現在看可能會更早實現,中國正在以極快的速度用風能和太陽能取代污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煤炭有關。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明確表示,在氣候問題上,中國不會屈服於來自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的壓力,中國將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實現逐步淘汰二氧化碳污染的目標。

僅去年一年,中國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就超過了美國有史以來的安裝總量,而且大部分都接入了中國的電網。根據非政府組織全球能源監測的數據,全球正在建設的大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中,近三分之二在中國。這是美國計劃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能力的八倍多。中國在電動車、電池儲能等領域的創新和應用,促使全球節能減碳技術的進步。

氣候治理的科學框架理論

200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戴維·格羅斯強調當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存在時,科學家應該倡導以相互合作、協調為主基調的國家合作,並非以國家、政治利益為主導的不良競爭,這也恰是世界頂級科學家協會存在的重要性。對於氣候變化及其對環境的影響,科學界早已堅定地達成了一致,但我們並沒有採取必要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科學地行動,而是作為人民和政府,我們無法團結一致為了共同的福祉做出貢獻。這才是我們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儘管個體或是大國之間的差異性顯著,但只有意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事實,才能夠更好地合作,擁有未來。

作者黃頴灝是元朗區議員、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內務及地區事務)、環保公司董事。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