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YO|借鑑澳洲運動委員會 積極推廣香港體育普及化

撰文:MWYO青年辦公室
出版:更新:

MWYO專欄|游沛翀

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於今年7月前往悉尼交流學習,是次旅程拜訪了主管澳洲運動發展的專責機構——澳洲運動委員會(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冀了解當局如何領導該地區的運動發展和促進全民運動的政策措施,從而提出建議協助政府和持份者推廣本港體育普及化。

設立調研工作小組凝聚國民對運動的投入感

筆者到步悉尼時,剛好是當地最冷的季節,卻不減當地人運動的熱誠。傍晚在達令港(Darling Harbour)附近的海濱長廊散步時,先是有幾對年輕男女在旁掠過,隨後便是一條人龍絡繹不絕,恍如一支遊行隊伍,有的揹着音箱鼓舞士氣,有的就緩緩跟着大隊和身邊的人攀談。從他們的言談中聽起上來應該是同一間公司的人,在下班後一起組織的跑步隊。筆者在悉尼逗留的時間不長,倒也遇過兩、三番這般陣仗,令我想起幾個在大企業工作的香港朋友,也是不分冬夏地在社交媒體和一群同事打卡分享今天跑了多少公里。

在訪問澳洲運動委員會當天,負責人向我們介紹當地青少年在踏入中學階段後(約11歲),他們參與團體運動的比例(包括由學校、體育總會、組織舉辦的體育活動)便呈現斷崖式的下降,由起初的七成持續下降至兩成(見圖1)。據調查顯示,當地在職青年普遍都是選擇以健身、散步等,這類可獨自完成的運動種類來維持運動習慣。

圖1:資料由澳洲運動委員會負責人提供

雖然上述運動能較方便地讓都市人維持一定運動量,但不免會喪失了運動作為連結當地社群(community building)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對運動沒有多大熱誠的青年,可能會因為沒有朋友陪伴而欠缺恆常運動的動力。再者,2032年奧運將於澳洲布里斯本舉行,當局期望有更多市民可以投入此項盛事,故於2023年成立 「Play Well」工作小組,以「Everyone has a place in sport」為願景,透過深入調查和數據分析掌握不同背景的市民參與運動的動機和障礙,協助他們提高運動量。

其中負責人向我們介紹為何其組織尤其着重調研和數據的重要性,是因為澳洲的海外移民正逐漸攀升,估計到2030年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為新移民(見圖2)。因此,如何令多元文化背景的市民,能跨越文化、經濟上的障礙培養運動習慣和興趣,以至盡情投入國家運動盛事,政府絕不能僅作旁觀,視個人參與運動與否,為私人領域之事。更進一步,當局要思考如何向社會展示當局的支持、積極建立包容多元的運動環境,最終令所有市民感受與有榮焉。

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Multicultural Engagement Action Plan》

筆者在當局網頁中,可找到澳洲各年齡層參與運動的動機、障礙主要是甚麼,例如他們大多會聲稱缺乏時間和金錢是最大的障礙,但絕大多數都會承認沒有決心和動力是令其缺乏運動的真正原因。因此,如何令運動變得有趣,並使其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澳洲當局建議各持份者在推動在職青年運動時的其中一個重要政策方向。此外,當局分析了不同背景(原住民、新移民、非以英語為母語者、城鄉人口、殘疾人士等)參與運動的比例有何不同,亦於網頁中發布具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和給予前線工作者的工作指南(Toolkit),協助社會各界各司其職。

舉例來説,澳洲運動委員會與當地大學合作,探討青少年對運動缺乏興趣的現象(disengaged student)。研究指出,這些學生往往為女性、年齡較一般同學大,又或者是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而他們參與運動的主要困難在於缺乏信心,認為家人和朋友不支持他們參與運動,並將運動視為次要活動。

為此,研究建議根據學生對運動的參與程度採取不同策略。對於較有信心的學生,體育課程應向以上背景的學生提供更多競技或比賽機會,並配以相應資源以提升他們的運動技巧和知識,進而培養對運動的興趣。而對於信心不足的學生,則嘗試讓他們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增長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從而滿足學生的成功感,鼓勵他們視運動為有用的事。

政府充當聯絡人 助市民參與體育活動

如何促進體育普及化亦是當地政府主要關注的範疇。為協助普羅大眾都能夠隨時隨地投入運動,除了設法增加體育場地的供應外,當局積極充當體育總會和市民的聯絡人,以一站式的網頁呈現不同組織舉辦的體育活動資訊。具體來説,當局在網站彙整各體育總會的資料「find a club」,讓搜尋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運動興趣,找到相應的體育總會,然後查閲自己社區附近有否舉辦有關的訓練班或興趣班,讓民眾可以更容易參與到由體育總會舉辦的體育活動。

反觀香港,根據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下稱康文署)於2022/23年度公布的「體育資助計劃」顯示,全年共資助了體育總會和體育機構舉辦約9,600項體育活動,參加者約774,730人次,假設每位參加者只參與一次的情況下,全港可能也只有約10%的市民受惠於體育總會和機構舉辦的活動(相信實際比例會更低)。箇中原因,或許是現時體育團體舉辦的公眾課程或活動,其資訊的透明度並不足夠。如康文署希望增加體育總會和機構對運動普及化的貢獻,可參考澳洲網站增加各項資訊的透明度,例如可供使用或參與的場地或活動分布,以及查詢和報名程序等。

再者,公共運動場地短缺的問題一直是歷屆香港政府的燙手山芋,為此政府推動「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容許合資格的體育團體租用學校場地舉辦體育活動,以紓緩場地問題。而學校向公眾全面開放,自會遇上管理和行政的問題。現時教育局僅為參與計劃的體育團體訂立守則和注意事項,例如須遵守使用學校設施的條款,須為計劃下所舉辦的活動購買足夠保險等。

參照中國內地,今年7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體育設施在節假日及寒暑假向學生開放工作的通知》,明確中小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面向學生開放體育場館設施,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應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間向學生開放體育設施,從而紓緩公眾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本港應跟隨國家對發展運動的決心和步伐,進一步朝着這個方向將學校開放予公眾使用。

MWYO曾建議當局在「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扮演更積極的協調角色,例如考慮由康文署擔任學校課後時間的體育場地管理人,並由政府承擔場地維修的人力資源與費用,提升計劃的可持續性。同時可鼓勵學校先讓舊生使用,待檢討後再考慮延伸至公眾(例如以公司名義申請租用場地),增加學校參與的誘因。此外,當局在實施開放政策之前,還可參考澳洲政府出版的「公共設施開放指引」(Guide to shared use facilities),訂立地方政府、教育局、學校和公眾的權責,以及開放前的注意事項和決策指南,讓各持份者作重要參考。

最後,筆者認為澳洲全面的體育政策,兼具數據支持並且以人為本。政府除了積極物色場地供應,並給予指引和便利各體育總會在社區舉辦體育活動,亦嘗試站在不同持份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賦權他們參與其中,為處於不同階段的國民提供恆常運動的場所和誘因。悉尼與香港同為已發展的城市,都市人面對的挑戰亦大同小異,解決方法同樣亦是八九不離十,關鍵在於政府如何結合客觀的研究分析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筆者期望香港政府能參考以上建議,調配一定資源去作有關嘗試,令體育普及化的措施更為有效。

作者游沛翀是MWYO青年辦公室助理研究員。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