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地區管治是核心改革工程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先生近日表示︰做好地區治理是香港實現良政善治的必然要求。區議會肩負重要使命,發揮政府和市民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區議會須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把香港建設得更好。
夏寶龍主任的訊息,重點是地區行政和地區管治要做好。愛國者治港團隊已經形成,地區專員負責具體管治,區議會負責民意傳達,主要執行責任交由公務員團隊,這個方向非常正確。因為掌握地區行政資源的是政府官員,區議會扮演收集民意和傳遞民意,是非常重要的分工。
2022年《施政報告》宣布在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 政府成立「關愛隊」的目的,是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和加強地區網絡。關愛隊的功能非常接近社會福利署,關愛隊應該和社會福利署緊密合作。
政府需要就地區行政推陳出新,重新設定地區員的職責範圍,才能夠為政府的地區施政帶來創新、帶來新政策和視野,脫離從前反對派「拉後腿式」的沒有能力做事地區管治情況。
現在地區行政的管治範圍有幾個層面需要檢討和考慮︰
第一是地區交通運輸問題。交通問題與運輸署、路政署、警務處都有關係。例如現在的旅遊熱點中西區,路面經常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這些問題應該是路政署的責任。但是目前地區專員有權力和能力直接指揮路政署及時進行路面改善工程嗎?要提升管治效能便需要加強地區專員的真實權力,應該重組地區專員和執行署的從屬關係。例如路政署和運輸署在地區交通政策和路面狀況這些問題上,交由地區專員直接指揮。食環署負責的環境衞生地區問題、康文署管轄的各區公共空間也應由地區專員主導。
第二,必須重組地區行政的權力結構,即是說︰各署的地區部門需要由地區專員體系指揮,而不是像現在那種各自為政的模式。現在很多地區工程沒有進行,就是因為工程是中央式委派,並沒有更靈活的方法去進行招標,未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程。若果要強化地區管治,便應該下放更多權力給地區專員,以及提供地區政策配套。例如地區工程管理與及招標的工作可直接交給地區專員。應該下放一定的財政權力給地區專員去行使和運用;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第三,各區的規劃,規劃署也應該配合。例如在舊區裏,區議會和市建局的互動關係應該加強。地區行政應該成為一個槓桿,每位地區專員有足夠的行政權力進行施政和執政,其他政府部門加以配合,才能夠有效推動地區行政。目前中央集權式管治,很多時候撥款都要由立法會審批。可以考慮適當下放方財務權力給地區專員,讓他們負上財務主體責任。
第四,若果地區專員的角色是重中之重,政府官員的升遷考核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要官員在地區做出政績。七、八十年代,政務主任的試用期長達三年,在三年試用期中,政務主任通常獲安排約一年半在政府總部工作,負責文書及數據分析工作,另外一年半則獲安排「落區」,做社區工作。官員晉升需要經過地區磨練,這也符合國家政策,就算是習近平主席也曾經於福建廈門、寧德、福州擔任地區行政工作,由地區升遷到中央工作,更需要了解民情和貼地氣。
怎樣運用權力?如何令地區行政可以創新?當然需要有系統和有計劃。地區行政要有成效的話,地區專員的職權範圍要進一步釐清,十八區應該釐定各區的職責範圍、政策指標和關鍵績效指標(KPI)。例如今年8月開始推行垃圾收費,各區的垃圾分類和垃圾回收工作就應該是地區專員所負責。地區專員應該扮演地區市議會的角色,負責和市政有關的事務,例如地區衞生、地區垃圾回收、地區公共空間、地區休閒設施、文旅設施與及交通運輸等範疇,甚至負責社區房屋問題。具備兼顧各個範疇的全面能力,才能有效做好地區行政。
中央高明之處就是先處理好政治問題,政治問題處理好之後,實際的改革問題便交由「兩制」自行去推動。地區行政下一部需要討論的就是研究怎樣完善地區行政的管理體系,這是重中之重。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