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台灣選舉|狂妄自大的民進黨政府終被選民制衡
1月13日,台灣舉行正副總統及立法院委員選舉。縱觀選舉結果,兩大主要政黨的民進黨、國民黨都無法取得過半數。而民進黨雖贏得正副總統選舉,但並沒有獲得超過半數選民支持,與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有些類似。立法院方面民進黨、國民黨都沒有取得簡單多數,民眾黨成了少數關鍵,今後必將成為兩大政黨爭取的對象。
來稿作者:陳文坪
總統選舉得益於三角戰因素,執政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在正副總統選舉中取得40.05%的得票率勝出,而國民黨的侯友宜與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分別取得33.49%與26.46%而落敗。這是藍白合破局的必然結果,誰也怪不了誰,是誰也無法改變的。
在立法委員方面,民進黨丟失了立法院上屆取得61席過半席次(57席)的地位,這次只取得51席,過去那種狂妄、霸道、自大、濫權、不尊重少數的劣行終被人民用選票懲罰。反觀國民黨卻比上屆來得好,從38席上增至52席。而成立才4年多的民眾黨,靠政黨得票率取得不分區立委席次,從上屆的5席增加到8席。不過,民眾黨卻無法在區域立委取得零的突破,因此必須加倍努力,深耕基層,方能獲得選民支持。
台灣自1996年舉行首屆總統選舉至今已28年,雖時不時傳出立法委員在立法院開會時大打出手的鬧劇,競選時候選人相互攻訐、抹黑、甚至故意把對方染紅等非文明手段也有之。總體來看,民主化進程已在社會紮根、在人民心裏成長;至少在選舉的過程中沒有出現各方支持者發生重大衝突事件(陳水扁兩顆「政治子彈」之外)。投票、開票過程也大致順暢、順利。值得一讚。
這次投票結果出爐後能說明什麼?至少可以從中看出以下端倪。首先,選前媒體不斷報道,民調顯示有60%的民意希望換政府。這一民調,與投票結果「完全吻合」。這60%的民意,不就「等同於」侯友宜加柯文哲的得票率嗎?
其次,在立法院方面,選前預測各政黨所取得的議席不會過半,民進黨的確也失去許多區域立委。第三,柯文哲領導的民眾黨代表白色力量的崛起,是今後台灣政壇上不可小覷的「關鍵」少數。第四,藍營支持者的回歸,保持了三成的基本盤,與民進黨相比,國民黨卻沒有得到中間選民的有力支持。第五,民進黨候選人總統的得票率只有四成,賴清德還未上任,就是一位「弱勢」總統。第六,選前民眾黨用自己的民調來抬舉自己,結果卻自打嘴巴。「藍白合」破局誰是「罪魁禍首」?一目了然。第七,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台灣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出爐後指出,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這也是一大事實,賴清德與民進黨是無法否認的。
民主選舉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台灣在野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選票計算落後數十萬後宣佈敗選,並說非常遺憾未能完成政黨輪替,讓大家失望了,並恭賀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和蕭美琴勝選。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也承認敗選,並強調台灣民眾黨已經成為一個關鍵的在野力量,四年後還會再來。而賴清德在發表勝選感言時也提到,感謝侯友宜、柯文哲加入這場選戰,會研究兩位候選人提出的政見與主張,納入未來的施政中,讓台灣社會向前發展。他也承諾,未來將不分黨派、用人唯才;在施政上優先處理各黨派有共識的議題。可謂是具民主風範。
回看媒體報道,2024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個晚上,民眾黨1月12日晚6點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公民凱道之夜」造勢活動,多名百萬級網紅到場力挺柯文哲,主持人在晚間將近10時,喊出現場已經有30萬人到場參與、線上35萬人在觀看,線上線下突破65萬人,現場人潮包圍景福門圓環,空拍圖像場面相當震撼。
然而,這樣的激情造勢,能否有好成績?從總統、立委投票結果來看,民眾黨的得票率並沒有讓「如選前一夜的震撼場面」再次出現。這說明了一大部分參與者無論是線上或線下都是在看熱鬧,並非支持者。浩瀚的人群場面旨在點綴畫面,並無法轉化為支持力量而出現在票箱中。
台灣的這場選戰,民進黨獲得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贏得總統選舉繼續執政;國民黨也在立法院席次成為第一大黨,民眾黨也大有斬獲,取得不俗表現。未來三黨在立法方面相互牽制,在野黨對政府也能起到監督之效。
其實,無論誰當選,兩岸關係差別只在中軸線上偏左右移動,不會有太大改變。而本次的選舉結果,更加說明了今後行政、立法權力受到制衡與制約,民進黨政府再也無法隨心所欲推行利己的政策了。其濫權的行徑終被選民所懲罰。
回看兩岸關係,民進黨繼續執政,對改善兩岸應還沒有日程表。然而,北京已「等不及」行動起來了。民主選舉,人民當家,不是一道選擇題,但對於相關制定政策的一方,有必要走進台灣社會去親身接觸、了解。如果還是在空調辦公室裏看文件、閲報告、聽匯報,那已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只能脱下外套,穿着T恤,去聽聽、看看台灣新一代的心聲,才能在政策制定上符合新一代的需求。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