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凝|延續絲路、共創未來 共享基金會巾幗故事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日前,我很榮幸獲邀出席在香港舉辦的「第三屆亞非女性發展與合作論壇」,與各位巾幗英雄分享工作體會。論壇從民間的角度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峰會精神,助力民心相通,推動務實合作,實在讓我有更深刻的體會。就此,我希望與社會各界分享共享基金會巾幗故事,期望更多有心人加入這個人道醫療援助的平台,為「民心相通」貢獻香港力量。

來稿作者:陳英凝

女主刀醫生 為保守婦女帶來新希望

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基金會工作不停步,籌備「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我們在2022年9月,在老撾啟動全球第一個項目,而今年在10月亦啟動塞內加爾項目,正式為全球五個國家的患者提供免費白內障手術。我們承諾在老撾、柬埔寨、吉布提、塞內加爾和毛里塔尼亞五個國家,在2至5年內總共完成37500宗手術。截至今年11月3日,基金會已在全球完成超過6,200例手術,一切有全賴我們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

在西非撒哈拉沙漠國家毛里塔尼亞,基金會派出女性為主的醫療團隊,她們在這個相對保守的國家,為年邁的女性提供免費手術,治療與年齡相關的白內障失明。當日,我抵達醫院時,病人已將診症室擠得水泄不通。我與一位老婆婆對話,她告訴我當地只有男醫生,若不是我們派出女醫生,她與其他同病相憐的人就永遠不會獲得治療的機會。共享基金會的女醫生不僅為老婆婆們帶來光明,更讓她們重獲生活尊嚴。

陳英凝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投身國際人道救援事業30年。(照片由作者提供)

90後港青克服艱辛環境 建立中國人的基地

基金會全球的員工人數少於30人,其中大部分是出生於90年代後的年輕人。在疫情期間,我與她們一起外出,曾經歷最嚴格的檢疫隔離要求,在檢疫酒店生活近一個月,只為求在疫後可以立即設立項目點。在這段困難時期,我們還向合作國家捐贈了60噸救援物資,以及以8種語言向154個國家近20萬人進行線上講座。

在塞內加爾法蒂克省,基金會的90後女員工在沒有完整道路的偏遠地區工作。當跨國基建公司的工程師團隊住在新建的宿舍內,我們的年青女性團隊則在當地社區內生活。她們使用當地的產品,以確保他們能充分了解自己所服務的社區;學習當地的方言,進入偏遠地區尋找和治療患者,更要處理建築和物流事務,又要參與社區垃圾清理工作、建造太陽能電池板等。最難以置信的是,她們一夜之間把三噸救援物資分類,讓項目得以盡快實行。對她們最大的回報不是金錢,而是基金會工作得到當地人民的接納和感謝。

創建讓年輕女性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

基金會致力於建立跨文化、跨宗教、跨性別和跨年齡的多元化工作團隊。然而,我們的項目團隊往往都是由年輕、聰明、有決心的女性組成。這些年輕人的足智多謀和勇氣總常常讓我驚嘆不已。舉例說,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克服語言障礙,她們用具創意的方式通過應用程式、圖形、符號和表情符號與病人進行溝通。

此外,基金會在這個過程中還吸納了年長的義工——活躍的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婦。他們貢獻寶貴的技能和經驗。其中一個故事是我們兩部重達20噸的醫療車,在沙漠中被當地司機遺棄。吉布提團隊需要在日落前設法把流動眼科手術車搬離沙漠。幸好,中國企業在3小時內雪中送炭,派出跨專業的工程人員,成功將手術車運到醫院。他們的智慧和愛是基金會能蓬勃發展的重要支撐。

共享基金會的出現,可讓我們反思在推動後疫情時代的合作與發展模式。例如,「我們有否為年輕人創造了更好的學習和服務機會?對於年輕女性,我們有否為她們指出方向,或告訴她們可以走出與上一代不同的職業生涯?」在過去的五年,沿著新絲綢之路,基金會的工作正正回答以上兩條問題。我們不僅為年輕女性,甚至為所有希望參與全球衞生平等和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青年人提供出路。

要改善全球活在貧困中被遺忘和困苦人民的生活,醫療人道援助是最能夠滿足他們的迫切需要。五年前,共享基金會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並設立總部,是一家非政府、非營利醫療人道慈善機構。基金會的英文名稱「GX」源自「共享」的拼音首字母,旨在響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中的「共享」精神,並強調「合作與分享」。

基金會與不同的層級的伙伴合作,包括醫療隊、當地衞生部、跨國企業工程師、大使館和各國政府、全球物流醫藥品供應公司及媒體等。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透過免費手術和公共衞生和環境協同效益消除因白內障而致盲的積壓病例」是基金會的主要活動重點。在接下來的三年,我們會繼續努力在五個國家處理超過三萬個因白內障而致盲的積壓病例,實現民心相通,踐行「共享」精神。

作者陳英凝教授是共享基金會總幹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