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香港夜繽紛」政府feel good 民間 feel nothing?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政府推出「香港夜繽紛」旅遊活動,用補貼形式、減價形式來招攬客人。其實短期能否產生作用?招攬什麼客人來?這些客人會否到訪一次就不會再來?一些旅遊業界人士說︰本地市場和旅遊市場應該分開,但這種說法其實是落伍和錯誤的,因為目前香港面對的競爭,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沒有local(本地)或者tourist(旅客)之區分。

日本國家旅遊局最近公布的旅遊業數字,今年6月份日本入境的外國旅客數字,達207.33萬人次,其中東南亞與歐美旅客大幅飆升,尤其東南亞地區,來自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的遊客漲幅都達到120%。旅客到訪過日本一次,必然會再去,去日本不是one night stand式的到訪。

訪日成遊客長期習慣,香港為何做不到?

到訪日本變成遊客的一個長期習慣,因為日本有一套整全的城市規劃、文化和文旅發展,以及整個社會抱着開放態度。日本不是一個豪宅高地價高租金「地產主導」的社會,是一個「工業科技主導」以及「產業主導」的社會,地產是一個配合角色。所以日本人有不同類型的產業經濟。尤其在九十年代地產泡沫經濟爆破之後,日本人更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投資和建設在不同商業文化空間,投資在文創項目。反觀香港,香港基本上只投資在大型交通基建,至於文化基建空間和旅遊基建則欠奉。東京有過千個文創演藝場地。香港的西九文化區就貨不對版,十五年間只起好4個場館。

財政司司長宣布的「香港夜繽紛」,可說是一個「政府feel so good,市民feel so nothing」 的活動。公布內容包括表演、文創活動、小賣攤位、舞火龍、無人機表演、煙花匯演、延長博物館開放時間、轉播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等,根本不能夠解決問題。大家可以留在家中看英超,為什麼要跑到商場看呢?市民每天都經過商場,商場有什麼特色留着客人?又沒有什麼具特色的酒吧。大家到東京看看,橫街的爵士樂酒吧,裝潢特別的小酒吧、Karaoke、跳舞的Club,甚至社交舞也有,而香港基本上是一張白卷。

政府保育的那幾座中環古蹟︰大館、PMQ、中環街市等,大館基本上是高消費場所,吃一頓飯沒有一千元不能結帳。如果你到東京,有很多選擇,由最平、中價、高價、以至超級高價,都可以滿足食客要求。所以到日本的旅客不只是高消費型,也有中低消費、背包客、旅行團、一家大小,什麼類型都有。

有人會到日本行山,喜歡那種寧靜和環境。香港其實也有山旅的條件,有很多郊野公園和營地。若果推動郊野露營體驗是可行的,可在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鳳凰徑建一些民宿。但因為香港政府的政策問題,根本沒有可能應付食環署和各種各樣規條。還有消防處,目的就是製造更多關卡和難題,讓什麼也做不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負責旅館發牌,為什麼不是由文體旅局負責?

政策不改變,香港真能重回國際舞台?

其實香港有很多奇怪的例子,例如食物車,淘寶造價一部約兩萬元,政府卻要100多萬元,就是因為政府用食物工廠的條例去規管,要符合條例便令成本增加。現在香港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政府條例過份落後,有些官員說需要「依法治港」,若果這「法」不合時宜,是否要修訂?但似乎沒有修訂法例的時間表,政策又不改變。於是乎就像這次夜市活動,只有政府feel so good。

單單那個「香港夜繽紛」活動啟動禮已經十分搞笑。有成雙成對的獅子才合理,卻只得一隻獅子表演,而且那隻獅顏色是白色,被人質疑是辦喪事用的「白獅」,適逢啟動禮當晚是農曆七月,盂蘭節的最後一天,引來市民熱議不吉利。雖然財政司副司長解釋那頭是「螢光獅子」,不過在媒體上已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而且應該是舞龍而不是舞獅,不過,香港品牌的飛龍標誌也不吉利,飛龍標誌由2001年開始使用至今,香港一直往下沉。政府不去處理香港形象問題,又怎能Rebrand Hong Kong?令香港真的重返國際舞台呢?

政府官員常說香港重返國際舞台了!當然,演員梁朝偉真的站在國際舞台上,他剛獲頒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運動員何詩蓓在東京奧運拿下游泳獎牌;劍擊運動員張家朗奪得奧運花劍金牌。很多香港人在不同領域裏面走到國際,但肯定香港政府官員沒有。香港政府官員就是喜歡feel so good,現在香港人對政府是越feel越 feel not so good,甚至是feel so bad。當然大家很愛惜目前的平和狀態,但是長遠來說,政府這種feel so good繼續下去,也沒有什麼好處。

那麼夜市應該怎樣推行?第一是食環署,食環署必須做一些大改革,改善食肆發牌制度。第二,政府應該選址在西九文化區大搞。第三,政府應檢視一下香港目前整體的文旅空間,在目前政條例之下,表演藝術空間可以怎樣優化?其實香港每天都有不同類型的藝術表演,為什麼不能吸引一些內地觀眾來香港看演出?第四,鼓勵內地遊客在港留宿,旅館收費應該調低,提供更多便宜旅館的選擇,讓遊客過夜製造消費。

現在香港最大的問題是很多旅客來了一次便不會再來。很多旅客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旅遊,而是為了其他功能和目的,例如探親、保險續期、醫生求診、身體檢查等等。目前政府這種催谷夜市的方法,是否真的能夠催谷出一個夜市出來?基本上是十分存疑的。因為香港現在是生態問題,若果政府只做一些表面功夫去催谷夜市,不做夜市生態的長期研究,只是官員們出席啟動儀式,而不好好研究香港夜市需要怎樣的改進。例如十八區應該怎樣配合,其實已經是一個問題。

所以具體的建議應該是︰十八區各區的地區專員應該研究各區夜市可能性。或者政府先選一個區作試點,例如在油尖旺區、中西區、深水埗區開拓一些特色夜市,結合一套完整策略。尖沙咀如香港文化中心附近,是否可以興建一些臨時大排檔、安排食物車夜市等?文化中心的演藝節目散場後,觀眾可以外出去喝咖啡,吃小食。多發食肆牌令海濱廣場變成一個夜市。

西九文化區也是一樣,文化區遠離民居,是可以變成「大笪地」的。現在西九的草地基本上只是變成放寵物的地方。而且西九消費十分昂貴,西九文化區應該引進一些低消費市集項目,把整塊西九草地變成一個大型的大笪地廣場,才能夠做出一種香港特色。現在香港的問題是政府喜歡高消費,把低消費和中消費完全排除。這種好高騖遠思維是不正常的。

啟動夜繽紛後,還要解決什麼問題?

今次政府搞夜市是「有好過無」,feel good也是比feed bad好。希望官員feel good後,真的思考一下、做一些研究、做一些分析,落實一些能真正活化夜市的政策。今次政府宣布的夜市活動,基本上沒有什麼大作用,因為它扭轉不了香港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沉悶單調的城市。霓虹光管沒有了,很多空間都被政府過份規管,管死了。管死之後,如何能夠復活?政府就要拆牆鬆綁。繼續只辦活動、補貼遊客來香港,只是one night stand式,是不能營造一個真正有競爭力的旅遊城市。

雖然延長博物館開放時間,但香港人根本沒有參觀博物館的習慣。就算外國旅客到香港博物館,以館內的展覽規模大小,有沒有吸引力讓遊客參觀博物館?博物館周邊又沒有什麼具特色的餐飲配合。反而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可吸引市民到圖書館看書,看書之後可能在附近飲食才回家。社區夜間圖書館可能有一股吸引潛力。

夜市要有「市」才是,現在只是搞一些和「市」無關的活動,真的能夠把夜市搞出來嗎?夜市就是night market,例如廟街。市建局根本沒有處理好廟街的發展問題,所以非常破舊。食環署設的臨時熟食中心也沒有什麼規劃,也沒有一位區長真的在處理廟街。廟街當然有很大潛力去成為一個特色夜市,但是大家記得很多遊客光顧的東寶小廚是如何被食環署趕出北角渣華道街市。若果食環署能在十八區作一些彈性處理,讓食肆開夜一點,一些有水準的食肆能夠在那裏營聚出一個美食氛圍。

政府要恢復夜市,就必須要檢討酒牌、食肆牌、娛樂牌的發牌制度如何拆牆鬆綁,如何合理地釋放民間的創意。食環署轄下的場地食肆更應該延長開放時間,運用更有彈性的模式去創造更多像東寶小廚的那一種對遊客和本地客有吸引力的食肆空間。

康文署轄下的公園、各區的大會堂和表演場地,政府應該大力推廣宣傳,吸引更多大灣區的遊客來香港看演出。香港的表演節目有吸引力,票價也合理。另外也可以製造夜經濟。政府應該怎樣推動?如何製造一個國際形象?這一方面,政府可以做一些支持和統籌工作,這些工作是否應該由文體旅局負責?夜市究竟是一個「文旅政策」還是一個「經濟政策」?還是一個怎樣類別的政策?現在由財政司司長帶頭啟動香港夜繽紛,啟動夜繽紛之後,是否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才是我們值得關注和留意的。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