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芭比與妲己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2023年暑期三部美國大電影︰《芭比》、《奧本海默》和《不可能的任務7:致命清算》,截止目前,由《芭比》勝出,北美票房接近4億美元,成為今年美國票房冠軍。中國暑期兩部大電影︰《長安三千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票房分別突破13億及11億人民幣,也均做出驕人的票房成績。

中美角力也展示在電影上,美國電影再不能在中國票房獨佔鰲頭。中國已經建立自主的文化話語權。在內地《芭比》的口碑比《不可能的任務第7集》較好。有趣的現象是︰芭比(Barbie)是美國一個文化符號,像麥當勞和迪士尼等。一提起芭比就會聯想起身材嬌人的典型漂亮金髮美國少女。芭比是美式資本主義下產生出來的一個文化概念,1959年在美國推出的時候,是女孩子的娃娃玩具,模仿成人的社交生活。後來隨着時代的轉變,八、九十年代芭比成為了女性主義者批判的對象,批評芭比把女性典型化為一種物件。其實資本主義把女性作為一個消費對象或者被消費對象,見怪不怪。化妝品、時裝、高跟鞋、手袋等等,均把女性包裝為一種可以消費的產品,也是由資本消費主義衍生出來的一個社會現象。

《芭比》這部電影沒有受到很大的女權主義壓力。美國女權主義發展到今天,其實已經變成了一個消費模式,就是社交傳媒上被消費。女性已經徹底地變成一個消費概念。當全球首富是高消費名牌LVMH集團老闆的時候,就等於全世界都女性化。女性化的意思就是一種被消費和消費的對象。這是社交媒體的一個特徵,就是只看外表、只看包裝、只看身材、只看樣貌的絕對價值觀。

但在共產主義中國的六、七、八十年代,美貌並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特質。中國人說內在美可能比外在美更重要。但在消費主義社會裏,就是只看外表、看包裝、看表面的現實。所以有趣的是︰妲己變成一個文化現象。很多時候妲己被說成是一種罪人,但當時如果沒有紂王,又如何能成就妲己呢?所以每一位妲己背後都有一位紂王。每一位Barbie背後也都有一位Ken。《芭比》電影裏面就有一種女權主義的幻想,就是一個絕對由女性主導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裏面Ken只是扮演配合Barbie的角色,Ken 其實像妲己一樣。妲己本身就是配合紂王,因為沒有紂王,又何來妲己呢?

在中國歷史裏面,被妲己化的人多不勝數,例如楊貴妃、貂蟬、褒姒等,都說是紅顏禍水,就是說紅顏會令英雄情迷意亂、做出錯誤決定,禍害世間。但是做出錯誤決定的還是英雄,有禍害就找妲己來承擔罪行。妲己文化在中國植根很深,到了今時今日,中國仍然存在這種思維模式,把女性當成罪人,男人做的一切壞事,都是拜女性所賜。這種把責任轉移的觀念,是中國封建思想裏面的一個特色,就是把父權主義成為了不會錯誤的金科玉律,出錯的就是因為女性從中作梗的文化信念。而芭比和妲己其實就是兩種不同形式的呈現。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電影裏面的妲己,也有類似的妲己典型化現象,似乎也脫不開了那個傳統套路。《封神》電影走類似西方電影《魔戒》(Lord of the Rings)或者是《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的路線,着重神怪和神話的元素。電影裏面關於中國傳統只是一種故事的模式,也脫離不了《封神榜》的基本套路。不過《封神》電影製作嚴謹,而且電腦特技和美術突出了視覺美學。所以它是一套視覺帶動的電影,故事並不複雜,敘事角度也沒有什麼突破,是一個視覺聽覺eye candy模式的電影。

電影《芭比》也是一樣,電影開場的時候,有着美國導演Wes Anderson的強烈美學風格。如果拿走那些美學風格,其實《芭比》也沒有什麼特別。女主角和男主角「camp

camp地」(娘娘腔)的演出,與及《尚氣》男主角劉思慕的表演,也帶來了一種娛樂感。所以,作為今年暑期檔期的娛樂電影,《芭比》和《封神第一部》雖然能滿足觀眾的基本娛樂需要,但是提到精神層面上,似乎兩部電影都是典型美國價值觀的套路和中國傳統封建思想的套路罷了。今回中美電影角力似乎打成平手,不分高下。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