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人工島不是填海工程
香港特區政府基本上決定了進行「明日大嶼」人工島工程,這本不是對與錯的問題。有環保團體提出反對興建人工島的科學意見,但發展局並沒有用科學方法正面回應質詢。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先生也從科學的角度發表意見,但是發展局似乎只用政治正確的理由回應,透過政治公關,四處尋找不同的專業協會去支持論點,用人多支持的方法推動人工島。
這種用政治手段去推動工程的模式,初階段尚是情有可原,但是到了正式落實工程的時候,人工島確確實實是一個科學問題、是一個工程問題。綠色和平和本土研究社提出反對興建的意見,並指出大部分人工島工程都會「爛尾收場」,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和事實。當無人居住的機場第三跑道工程造價都要1,415億元的時候,這個面積1,700公頃,預計有可容納50萬至55萬人口的人工島,又如何可以用5,800億元「埋單」完成工程呢?
無論政府從政治角度看人工島,或是從科學角度看人工島,其實香港推動人工島並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政府有沒有從工程科學角度做好研究。我花了一些時間去閱覽政府網頁提供關於人工島的資料,基本上都是一面倒地說工程可行。而且在網頁看見的圖片,都是一些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的預想圖。香港政府在2005年發表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公眾諮詢文件中,刊出的預想圖片說文娛區將會有一個充滿樹木的大型公園。但是到了今天,你看到幾多棵樹?只是看到幾座大型的單幢式建築物分佈區內。
看完政府介紹這個人工島的資料後,我心裏有幾個疑問,首先是它怎樣能夠避免在其他地方發生過的人工島工程爛尾情況?政府官員們應該好好解說,立法會議員也應該好好跟進。綠色和平和本土研究社從為香港利益着想的角度提出反對興建人工島,和林超英先生一樣,他們提出的意見都是有科學理據的。
政府有沒有系統性分析和評估工程的可行性?我在政府網頁裏面找不到這些科學資料數據和陳述,只看見一大堆什麼工程師學會支持、什麼專業學會支持,公眾意見有60%表示支持。其實香港市民不是反對人工島,大家反對的是用目前的填海技術將會帶來的一連串問題,而政府並沒有解答。
如果這個人工島是和中國頂尖承建商合作,例如與在南海造島的中國企業一起研發全新類型可供居住的人工島,可以讓人更有信心。可惜政府連前期研究和規劃,基本上都是外判給那些慣性會超支的工程公司來做顧問研究,試問市民對這些所謂前期研究報告怎會有信心?
大型填海工程,尤其是用這種傳統的填海方法,需要大量泥沙。政府有沒有交代這批泥沙從何而來?怎樣採購?如何議價?機場三跑工程期間,需要各方多番協調才能夠確保有足夠的泥沙,把650公頃的跑道填出來。
政府網頁沒有為技術性科學性問題提供答案,只給你一大堆預想圖片,告訴你將有一個玫瑰園,告訴你香港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告訴你只要有人工島,香港房屋問題便可解決,人人安居樂業。而當討論人工島工程的時候,立法會議員有否盡心盡力向政府提出質詢?政府應該提供足夠的科學數據,而不是打「感情牌」說是為了香港好,為了香港下一代未來二、三十年的土地資源。政府應該正面回應綠色和平等環保組織對人工島可能爛尾的質詢。工程爛尾就是很好的學習個案,為什麼大部分都是爛尾工程?明日大嶼工程如何避免爛尾?怎樣做才不會爛尾?
填海工程目前由拓展署直接負責。但是拓展署有沒有足夠的人手和專業去監督工程?人工島是一個跨十年、二十年的龐大工程,它需要有一個長期穩定機制去監督進度。進行工程時要分階段做好研究和實踐。正常的做法是先做前期研究,並應該做一些科學性的實驗和模擬。例如1994年啟用的大阪國際機場,也是由人工島組成。目前大阪國際機場每年以約6厘米的速度沉降。怎樣保證香港人工島不會有沉降情況發生,而不是一廂情願地相信人工島只會帶來經濟效益?
人工島和新界北部都會區,兩個發展項目並不對立,可以並行。新界北區包含政治和政策的問題,需要鄉議局和發展商全力協助,才能夠把項目真正實踐,裏面涉及有很多技術的土地條例與及規劃問題。人工島則有關於科學技術的問題,需要由專家組解決,尤其是由國家級的專家組進行專業層面的辯證,而不是隨便找一些專業學會辦一些論壇、發表一些總結就等於政府可以進行。
人工島是一項非常龐大複雜的工程,不可以用簡約公屋的思考模式去進行。如果香港政府用簡約公屋的方法去推動人工島,必然會出現很多後遺症,而這些後遺症會影響「一國兩制」的穩健,影響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與及大家對特區政府的信心。
政府的任務一是用科學的方法引證香港人工島將會採用什麼科技與填海技術,保證不會出現其他地方人工島的爛尾情況。
第二,在整個工程管理和財務管理上,如何保證工程不會經常追加撥款,變成一個財政黑洞。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需要做的工作。
第三,人工島興建需時,不像買一部智能電話,付款後開機便可以立即使用。人工島至少需要至三至五年的前期籌備工作,施工期也不是兩三年便可以完成,那麼拓展署和發展局的負責官員們,誰可以長期負責監督這個工程?
中國的三峽工程於1953年首次提出,經過三十九年無數的的專家論證和方案討論之後,到1992年才落實上馬。人工島就是香港的三峽工程,需要專家切切實實用專業科學方法去研究,從方方面面的角度思量,在施工之前已預計好人工島將會面對的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案。三峽工程推動的南水北調方案,是經過反覆的專家論證和辯證,不是領導人拍板說了就是,而是經過論證,待時機成熟便果斷地執行。
人工島絕對不是一個地產項目,它是一個科學工程,需要集中很多科學家、工程師和不同類型的專業人員去調研和設計。它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香港和內地的科研人才發揮合作關係。
其實人工島工程的規模有需要考慮經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這種國家級的審批才進行,因為它涉及的財務負擔,可以變得非常巨大沉重。沒有人居住的三跑造價需要1,415億元,試問這個可供數以十萬人居住及有核心商業區的人工島,結帳時要多少錢呢?政府必須要非常小心、非常謹慎、非常有系統地去進行,否則只會弄巧成拙。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