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三招擊碎少數國家放大台灣問題「國際化」的企圖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4月2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烏克蘭總統通電話,國際社會對中國斡旋俄烏和談的期待值增加。中國對局勢走向有自己的判斷,美西方的流言蜚語可休矣。北京對俄烏衝突的立場、態度和行動,也是置於中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對世界局勢科學判斷的框架之下的。

正當世界期待俄烏局勢能迎來曙光之際,咱們中國自家的事——台灣問題卻一再被聚焦。近期韓國總統尹錫悦、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接連圍繞台灣問題在言語上挑戰中國。台灣問題正成為外國政客「趕時髦」一般必蹭的熱點,台灣問題有掉入新一輪「國際化」旋渦的危險。美國挑頭,他的一眾小弟紛紛效仿,企圖把阻撓我統一打造成國際主流標的,其用心陰險毒辣,但對我們來說,危中有機。

來稿作者:白中石

危中有機,看清「老酒裝在新瓶裏」

韓國外交部前不久「質疑中國國格」這件事很突兀,因為像是中國這樣的國家,不會像韓國一樣接受美國監聽、允許美國駐軍,國格是完整的。也許是韓國覺得中國說話不夠客氣,有傷韓國的國格,故而口不擇言、錯上加錯。

中國說話夠「客氣」了。2016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日本之前接受了日本記者的採訪,在回答有關俄日關係的問題時,強調俄羅斯知道日本同美國有一些「條約義務」,因而也需明白「日本自由的一個度」。採訪前,普京還與2012年日本所贈的一條名為「夢」的狗一同現身,並與這條狗互動。我們中國人向來強調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對追求獨立自主的國家讚譽有加。「晏子使楚」時也說,去人的家走大門,去狗的窩鑽狗洞。那何種政府的外交部,才會覺得中國對它「沒禮貌」,看不起它呢?「國格抗議」雖是政治笑話,但背後現實也很殘酷,中國也宜從中把握:被監聽和駐軍的國家,想長志氣不容易,這樣的國家如果願意站出來追隨正義,值得尊重;不站出來也完全不必失望,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值得認真對待的是,近期美國和其部分盟國在有關台灣問題方面的動向:先是韓國總統尹錫悦稱「台灣問題是全球問題」,然後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接受採訪時稱「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美國和盟國之間有溝通平台,商量些針對中國的事也不奇怪。有一點是明確的,美國最近又想炒台灣問題「國際化」的冷飯,想把台灣問題「國際化」做成一種「思想正確」。這一招是很毒的,因為如果「國際化」了,那誰都可以插一槓,咱中國家的生活可就亂糟糟了。

美國從未停止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這是「老酒」,但裝的「瓶子」,也就是環境或說條件變了。有的國家過去在這個題目上跟美國跟的不緊,是因為擔心搞僵和中國的關係會影響自己賺錢;現在當出頭鳥,嘴上理由也是台灣海峽事關區域和全球經濟,真打起來影響自己賺錢。雖然都是怕影響賺錢,但這裏面有個微妙的區別,就是有關國家對環境的判斷:過去某國會覺得跟着美國搞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政治正確」,得不償失,因為中國大陸不會真的動手打「台獨」。但現在不同了,愈來越愈人都逐步覺得,如果「台獨」繼續「作死」,中國大陸是真要採取行動的。

有人怕捱打並不是壞事。人都怕捱打,你說打他,他如果不怕,要麼是他覺得你打不過他,要麼是他不相信你真會打他。關於「絕不承諾不放棄使用武力」,中國大陸向來是認真的,台灣如果獨立,不管有沒有航母,我們都要跨海滅「台獨」,這點沒變過。但在過去,曾有一段時間,中外都有很多人對這件事抱有僥倖心理,覺得「無論如何不會打的、打不起來」。這實際上是嚴肅國策與外界認知之間的偏差,不是好事。相關方若意識不到玩火的風險,戰爭出現的可能性反而越大。現在不一樣了,我們講「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外界的反應已經不是「不可能打起來的」,而是基於「真可能打」的種種回應。韓、英兩國最近的妄語就是清晰寫照。這說明我們的外交工作、國策落實的態勢與格局理順了。最近駐法大使盧沙野,幾句話讓國際輿論震動,這不是他個人威望的結果,而是他背後的中國和國家領袖讓歐洲媒體徹夜難眠、望風而動,這不是壞事,而是好事。有人想「極限翻盤」看我們的笑話,不能讓其得逞。

釜底抽薪、順勢而為、眾星拱月

一是釜底抽薪。「思想正確」,也稱「政治正確」,某種意義上是對言論自由的限制,要求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公眾人物、傳播媒體、教育機構在發表言論、傳輸訊息時滿足特定條件。它原本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但在中國,就像「公知」一詞一樣,被一幫「美式價值觀鬥士」搞壞了。在美西方國家的大眾輿論場中,「政治正確」的概念很微妙,一方面各政治勢力都想利用它,另一方面這個詞又是一個幾乎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所以用它作文章的人,卻都要否認自己在搞「政治正確」。大眾認知可以引導,美國的禁槍議題之所以會形成氣候,就是因為一方面有人在圍繞於此利用「政治正確」作文章,但與此同時,點明這並非有關正義,而是一種粗糙「政治正確」的人聲音不夠大。既然美國和其部分盟國想把台灣問題「國際化」進而「協防台灣」在一定範圍中做成一種「政治正確」,我們進行反制第一件要做的事,不是迴避諱言,而是在更大範圍大聲點明:有人在利用台灣問題搞危險的不良「政治正確」。

二是順勢而為。美國是有人反對民眾持槍的,一直有人在喊允許民眾持槍是一種粗糙、不良的「政治正確」,但支持民眾持槍的「政治正確」還是形成了,這是否說明,台灣問題「國際化」進而「協防台灣」的「政治正確」也必然會在一些人的操縱下,在美國和其部分盟國中形成聲勢?並不是,關鍵在於我們所營造的環境與行動方式。我們先看美國反對持槍的人為何居於劣勢:槍是客觀存在的,支持持槍的民眾,持槍是一個自願的動作,且不會要求別人像自己一樣也必須持槍;反對持槍的民眾,自己不持槍是主動的動作,但要求別人也不能持槍,則是把自身需求覆蓋於人,因此反對持槍的民眾若要達到目的,在動作上比支持持槍的民眾要多一步,天然處於劣勢。

我們再看台灣問題「國際化」與「禁槍議題」的不同。國家治理體系下,反對持槍、支持持槍的民眾,雙方都是沒有合法渠道可以把對方怎麼樣的,但國際治理規律下,中美圍繞台灣問題可不是這樣。面對當今中國,美國和部分盟國若想形成台灣問題「國際化」進而「協防台灣」的「政治正確」,必須掂量中國會把自己怎麼樣,經濟貿易是一方面,如果形勢惡化,美國和其盟國若敢派兵「協防」,它們的士兵在進入我們劃定的區域後,遇到的消滅「台獨」的每一枚導彈、每一顆子彈都是不長眼睛、不論國籍、不看膚色的。而在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越過中國大陸底線真會捱打」的時代背景下,想要構築台灣問題「國際化」進而「協防台灣」這一「政治正確」的人,恰如美國那些支持禁槍的人一樣,得多做一步,先要說服大家相信中國大陸不敢、不能怎麼樣,再去營造這種不良的「政治正確」,否則追隨之人永遠少數。因此中國的經濟還要大力發展,飛機、軍艦還宜繼續建造,軍演還宜更近寶島,外交還宜據理力爭,打擊「台獨」的部門「蜂群」、議題「蜂群」還宜連綿不絕。

三是眾星拱月。若把反制部分國家試圖構築不良「政治正確」的工作目標比作明月,一些配套舉措就是星辰,配套舉措要把工作目標凸顯出來。大家都不想打仗,圍繞這一共同需求,提出三個由淺及深、層層相扣的配套措施供參考。

首先,把「拱火人」掛出來,建立併發布「台灣問題『拱火人』指數清單」。最近美國人搞出個「中國外交官戰狼指數表」,在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上發表,駐法大使盧沙野和前駐瑞典大使桂從友「獲評」五星,意為工作風格最為「戰狼」。誰去推動對台軍售,誰去妄言「協防台灣」,自然是要在「台灣問題『拱火人』指數清單」中名列前矛的。這個清單掛出來,長期有效、實時更新、有理有據,用各國語言寫明上榜人的每一分為何而得,讓中外網友自己去搜、自己去看,面對某些受眾群體時,會比新聞發言人的「三令五申」、「苦口婆心」更有效果。

其次,用適當方式,在語言體系上把別人在乎的事和我在乎的事融合起來。台灣海峽事關區域和全球經濟,難道就美國、英國、韓國知道嗎?中國更清楚,可以且應該表示「我比你更在乎」。在這一點上,中國才宜是聲音最大的國家,用不着任何其他國家來宣示和提醒。現在有的國家渲染此事,對我恰是「瞌睡遞枕頭」:既然台灣海峽對你我經濟、安全都尤其重要,那是誰在挑戰中國底線,在望眼欲穿的攛掇出事,試圖以犧牲大家利益的方式保住自身利益——要麼是「台獨」,要麼是美國,反正不是中國大陸。不宜被韓國和英國幾番反常言論說懵,而宜借力打力、趁勢而上、對敵追擊。若和「台灣問題『拱火人』指數清單」綜合起來推進有關工作,效果更佳。

再次,用好「倖存者偏差」,與目標國家嚴肅探討極端態勢。人是很難抗拒人性的,個體也許可以,但以人為單位構成的的集體,極難抗拒基本人性,例如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自然形成的規律:未倖存者已無法發聲。對集體來說,大多數人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不會關注篩選的過程。既然一些國家擔心台灣海峽「生變」會影響自身經濟,我們就更不要向其保證台灣海峽不可能有極端態勢,而是拉它嚴肅、認真、系統的探討極端事態如果發生,雙方該如何保證各自的經濟動脈跳動下去,這更會強化「搖擺國家」企圖倖存的動機,同時也可依據不同國家的反饋,篩選出哪些國家是真在關注自家的事,哪個國家是藉口關注自家的事實際覬覦咱家的事。

人容易形成「代際認知」,覺得上一代人有他們的機會、下一代人有他們的條件,就數自己這代人最不容易。其實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總體來說,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環境在發生變化,有利中國大陸的趨勢已經形成,要扛起使命和責任。未來還會有新挑戰,人在旗在、步步為營、抬頭向前。百年變局之處,我們共同來推動。

作者白中石是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理學碩士,內地機械工程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