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大數據分析:哪些港人最關注全國「兩會」?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日前在北京召開,由於當中涉及政府換屆、人事變動和涉及香港問題,廣受本港各界關注。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模型分析發現,雖然香港市民今年較上年對「兩會」的關注度大幅提升了約85%,但對「兩會」持正面態度的僅有約20%,更多市民抱持中性態度。分析更發現,對於全國「兩會」,本港呈現出「政商界熱、基層市民冷」的現象,此反映出若果未能有效讓更多基層市民進一步了解全國「兩會」相關內容,基層市民或難把握住當中的機遇。

來稿作者:梁海明

筆者挖掘從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20日期間,香港各主流媒體、社交媒體、網上討論區等與全國「兩會」相關的中英文數據、訊息超過條4.1萬條。其後,筆者通過非監督機器學習技術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Model(隱含狄利克雷分佈模型)、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 Model(BERT模型)和Sentiment Analysis Model(情緒分析模型)等人工智能模型,對上述時期帶有情感色彩的主觀性內容進行分析、處理、歸納和推理。

首先,在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20日期間,香港的中英文媒體、社交媒體和網上論壇,所有涉及全國「兩會」的訊息共有41,301條,平均每天2,065條。而在2022年的同期,則有22,448條,平均每天1,122條信息,今年度的總訊息量較去年度增加了84.46%,顯示本港市民比以往更加關注全國「兩會」的訊息和國家大事。

經過大數據分析,本港報道與全國「兩會」相關的原創性新聞、分析評論數量最多的前十大傳媒分別為:大公報、文匯報、香港經濟日報、點新聞、星島日報、香港01、信報財經新聞、香港商報、明報、橙新聞。由此反映出,傳統傳媒仍然較電台、電視台等電子傳媒更加多報道全國「兩會」的相關新聞,以及更能於全國「兩會」期間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但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港人較上年更加關注全國「兩會」,但通過人工智能情緒分析模型(Sentiment Analysis Model)分析發現,本港市民對全國「兩會」表達正面態度的只佔20%,負面態度的則為3%,表達中性態度的市民則高達76%。

此數據反映出市民對全國「兩會」認可度不算太高,如何令更多港人接受、認可乃至讚同全國「兩會」,香港特區政府未來任重而道遠。尤為重要的是,眾多香港市民認為全國「兩會」雖然有涉及香港的內容,但市民更加關注特區政府將如何根據「兩會」內容,解決市民長期關注的住屋、就業、醫療和教育等更加實際和迫切的問題。

以及,通過大數據分析,在本港十八個區的市民中,最關注全國「兩會」的前十個區為:離島區、中西區、北區、九龍城區、灣仔區、大埔區、黃大仙區、沙田區、油尖旺區、東區。

由上分析圖可見,排名前二的離島區、中西區的關注市民數量,是其他十六區市民的總和。鑒於香港最重要的政府總部、立法會等行政、立法機構,以及金融、商業中心區和部分豪宅區主要集中在前二位的離島區、中西區,這無疑顯示出香港政商界人士,以及中產市民及富裕市民更加關注全國「兩會」。

此亦反映出對於全國「兩會」,本港呈現出「政商界熱、基層市民冷」的局面,特區政府未來應思考如何令更多基層市民更加關注全國「兩會」,以把握當中的機遇。

作者梁海明是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聚焦於粤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宏觀經濟等領域研究。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