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香港應從源頭開放更多綠色電力合作供應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月發表《財政預算案》,為減輕市民的負擔,補貼每個合資格的電力住宅用戶戶口1000元,並向現行合資格住宅用戶戶口提供每月50元的電費紓緩金計劃。筆者認為長遠而言一直以補貼去紓緩電價高的問題,無論對政府、普遍市民及環境而言都是「三輸的局面」,亦達不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大目標,應從電力供應的產業源頭去擴展低廉的綠色電力供應,多方合作供電。如果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光伏太陽能發電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來稿作者:陳傑仁
特斯拉在2023年的投資者大會上,特斯拉的CEO馬斯克提出了「MasterPlan3」,這項計劃再次把可持續能源推向了話題的前沿。計劃中提出了建設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包括光伏太陽能和風能,從2022年全球光伏和風能發電量由220GW提高至30TWh,而且只需要使用全球陸地面積的0.2%作基礎設施即可實現全球自給自足綠色供電。就此計劃提供的研究數字參考,香港可探討從電力供應源頭開放更多綠色電力合作供應,並引進中國成熟的光伏太陽能發電技術和設備,實現自發電自給自足的目標。
延續上網電價 補貼太陽能發電
目前,香港的發電主要依靠天然氣、核能及燃煤發電,以中電2020年發電燃料比例為例,燃氣佔48%、核能佔36%、煤佔15%、可再生能源則只佔1%。政府於2021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於2035年或之前把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燃料組合中所佔的比例,由現時不多於1%,提升至7.5%至10%;政府亦於2022年《施政報告》建議提供更多誘因鼓勵可再生能源在香港的發展,並與相關中央部委及廣東省和澳門政府設立恆常溝通機制,統籌在粵港澳大灣區推行減碳工作,加強灣區層面的聯合監測,實現區域減排和減碳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周三(3月15日)於立法會回應議員問題時指出不會排除從內地購買任何一種零碳能源,亦會探討合作發展鄰近香港的零碳能源項目的可能性。
據立法會議員劉業強於去年6月立法會會議的質詢中得知,上網供電計劃的期限是2033年12月31日,不少市民擔心未能收回成本因而卻步不參與上網供電計劃,相信上網電價計劃在2033年《管制計劃協議》屆滿以後再延續的機會不大。筆者認為這與2022年《施政報告》建議提供更多誘因鼓勵可再生能源在香港的發展背道而馳,難以達至多方合作綠色供應電力之效。因此,建議政府將《管制計劃協議》延長至2050年,並提供更多的補貼或貸款計劃,以協助私人樓宇和工廈在天台上安裝光伏太陽能裝置。同時,政府也應該善用空置鄉郊用地來設置光伏太陽能裝置。此外,政府應該研究從電力供應源頭和大灣區展開更多合作,引入內地的光伏太陽能合作供電,在新發展區和北部都會區設置更多的太陽能供電裝置。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嚴重性不斷加劇,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全球各界的共識。在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太陽能行業因技術逐步成熟和價格逐漸下降而成為替代傳統能源的有力競爭者。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行業已經處於全球市場領先地位,為實現可再生能源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援。通過與中國光伏太陽能企業的合作,實現技術的引進和資源的共用,提高光伏太陽能的生產效率和品質,降低成本,進一步推動香港光伏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未來便能實現能源的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並達至降低電價的目標。
作者陳傑仁是香港廣州青年總會政策委員會副主任。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