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雲|引進世界百強名校博士 不要忘了本土高校畢業生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重新啟動和加劇競爭,英國、新加坡等發達經濟體都已經推出吸引人才政策。香港特區政府近幾個月也在逐步放寬疫情管控措施,以及主動在世界舞台亮相,鞏固香港傳統國際地位和優勢。在目前「內地出不去、國外進不來」的情況下,香港更需要發揮中國與世界「中間人」的角色。
為香港政府史無前例重視人才點讚!
來稿作者:陳錦雲
2022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三個多月後,快速發表了第一份《政府施政報告》,其中他以最大篇幅和「進取」的措辭,宣佈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搶企業」的新措施,令人眼前一亮!看得出特首是下來不少功夫,較好地回應了國家對香港的定位,以及世界對香港的期待。
香港政府的「人才新政」中,針對全球100強高校畢業生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十分搶眼!香港本地也有5所世界100強名校,在從外面「搶回來」與爭取本地畢業生「留下來」之間,如何兼顧呢?針對這個議題,我在11月19日舉辦了一次線上小型沙龍,邀請香港本地高校、海外與內地世界百強高校博士或青年學者,就香港人才新政進行座談,在香港吸引全球優秀青年科研人才方面,給了我不少啟發!
「人才新政」要細化優化
令人欣喜的是,博士們普遍對香港有信心!他們普遍認同,香港政府 「搶人才」政策無疑是在當前這種不確定的大環境中,給大家的一劑強心針。然而,「人才新政」也存在幾方面不足之處。
首先,「人才新政」應該進一步區分人才的專業門類,特別是工科類的人才。我們都知道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卻不是「科技中心」,相對於金融、法律類的行業而言,香港的實體產業和科技公司不能支撐對應專業的學生,換言之,香港科技產業整體規模、企業規模、產業鏈完整性都不夠強大,對於工科類的人才吸引力有限。另外,「人才新政」忽略了社科領域的人才,香港的人文社科的科研崗吸引力不足。因此在吸引人才的時候有可能出現「瘸腿」現象。
其次,「人才新政」無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卻沒有更細的準則去說明如何實踐、執行。如果不能給人才提供一個全面的評價標準並且進行細化,讓政策在落實的時候公開透明,就會給人一種「空喊口號,卻不作為」的感覺。
第三,香港「搶人才」政策的出臺時間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英國、新加坡、上海等地早就頒佈過類似的「搶人才」政策。因此,對於「起步較晚」的香港,面對其他國家地區激烈的「搶人才競爭」,是否能夠發揮出期望的效用有待考證。香港需要在人才引進的執行層面更加「放下身段」!
人才「搶」來了 怎麼「留」與「用」?
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人才新政」僅僅把目光放在了「搶人才」上,而忽視了「如何留住人才」。
外地人才到達香港後能否適應香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出行、住房、語言等差別能否適應?融入本地的生活成本如何?能否習慣生活成本,購房成本等?來港人才是否有配套的政策?例如科研職位的青年研究員、助理教授的科研經費是否充足?這些問題都關係到人才來到香港後,能否成功留得住!然而「人才新政」將主要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外地人才,僅僅提到了在港人才有關購房稅的問題,沒有更多著墨。
現成的本土名校博士和海外華人人才庫是大寶藏!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長期位列世界大學排名榜一百強,2023年在QS世界大學排名更都挺進70強內。粗略估計,每年大概培養1000多名博士畢業生,更難得的是其中工科佔了比較大比例。以筆者所知,這些博士畢業生早年更願意出國工作,近十年來國內高校和科技產業迅猛發展,更多畢業生首選回內地。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和國際創新中心建設的前提下,博士們有更強的意願留港發展。但是,香港高校一直以來更傾向招海外的博士加入科研教學團隊,本土培養的博士畢業生加入香港高校機會很少!
那能不能去科技產業界呢?香港科技產業還有待發展,大型科技企業不多,需要更多大型科技企業儘快落地香港。因此本土培養的世界百強名校博士更傾向回深圳發展!知名女科學家顏寧辭去美國名校職,沒有選擇到香港科大擔任院長,最終落戶深圳開創一家新型生物科技研究院,證明了深圳對科技人才扶持與補助政策的力度和靈活性!香港是不是可以思考,如何與深圳進一步合力,在國際上共同引進科技人才、共同使用科技人才、共同打造大灣區人才蓄水池,同心協力建設面向世界的國際創科中心?!
另外,香港要進一步問自己:香港是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人才很有吸引力嗎?還是對亞洲國家、全球有中國背景的華人華僑以及出國留學想回國發展的「海歸人才」更有吸引力呢?我認為明顯是後者。當然在引進人才時香港是不拘一格的,歡迎所有國家符合香港需要的人才,但顯然也要有所側重!在高等教育界,高校裡面就吸引了大批海外回來的「海歸型」頂尖和中層學者,據說疫情高校吸引人才並沒有減弱,說明香港高等教育的堅強優勢在起作用。
香港毋須妄自菲薄 但急須鞏固優勢
香港高校學術科研和人才仍維持高度國際化競爭力,香港仍然受到國際人才青睞。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21年12月發布的《2021年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1)顯示,在全世界64個經濟體系之中,香港整體排名第11位,較2020年升3位,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地區最具人才競爭力的地區。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的2022年度全球國際化大學榜單中,前十強香港獨佔三席:其中香港大學繼續位居榜首,香港科技大學第三,香港中文大學第九!排名以全球各大學在國際學生、國際職員、國際合著和國際聲譽指標上的得分編制而成,顯示西方評價體系對香港社會的人才吸引力和高等教育學術教研的認可。香港高校的世界排名也體現高等教育體系在西方評價體系得到認可,有利於科研人才到香港開展事業!
綜合各項指標,香港在國際上仍然具有十足的吸引力。打鐵還需自身硬,不管是所謂的「搶」外來人才、還是「留」與「用」已經在港和本土培養的人才,香港自身的吸引力才是最根本的,融入大灣區發展、融入國家大局顯然是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方面。香港「人才新政」的推出可能出於暫時的人才流失,但隨著疫情的結束和內地的逐步開放,這種情況相信很快會得到好轉。香港仍是一個匯聚人才的地方,我們應該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
作者陳錦雲是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主席、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