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梓謙|以文化藝術作核心 推動中外交流與經濟發展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疫情令經濟活動停擺三年,旅遊業界終於見到曙光,很多市民在政府放寬入境安排後,急不及待計劃外遊。但是,本地酒店業、餐飲業及零售業更期待的是香港可以早日完全與内地及海外通關,全球旅客可以重回香港旅遊消費。

業界與社會同樣期待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開創新猷,在鞏固香港「美食天堂」及「購物天堂」外,更要有全盤政策推廣香港成為獨具魅力的「文化之都」。大眾期望新成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可以將文化藝術結合旅遊,將文化藝術融入生活,將文化藝術轉化為中西交流的媒界,逐步建設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來稿作者:黃梓謙

香港扮演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窗口

自《十四五規劃》提出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後,本地舉辦的文化藝術活動逐漸增加,社會更多關注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業界更期待政府推出全面的文體旅長遠發展藍圖。建設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一龐大而艱巨的工程,必須確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與定位,理解香港的獨特優勢,才可發揮香港所長,將中國文化輸出國際,提升香港與國家的軟實力。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之魂,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我認為香港的定位必然是以弘揚中國文化為本,同時面向西方多元文化,以促進中外文化在不同方式的交流。我們不能只滿足於表演團體或展覽單位與觀眾的單向交流,更要兼顧多形式的全方位交流,包括文藝團體、博物館、藝術家之間的互動、舉辦文化高峰會促進學術交流及藝術品拍賣等。作為高度國際化的彈丸之地,香港應以發展成為全球文化藝術樞紐為目標,將國家與西方最優質的藝術帶來香港,善用西九文化區內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M+博物館和戲曲中心、香港藝術館、大館及其他文化藝術場景,全年無間斷地舉辦國際級文藝活動,填滿一年365日的日程,讓香港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點、全球藝術愛好者的旅遊景點。

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早前提到香港在南金融、北創科外,「中間必須有文化」。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香港必須有文化,有聯通中外文化的力量。過往香港與內地工業合作發展的「前店後廠」分工模式,同樣適用於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過程中。内地擁有龐大的藝術創作場景,香港則是具相當規模的藝術展示舞台。事實上,内地不少藝術家都是通過香港這個平台打響名堂和增加國際知名度。舉例說,吳冠中在國際聲名大噪,全賴香港畫廊的第一代領軍人物將他的作品帶到香港,再向國際輸出。他的油畫《周莊》在2016年保利香港春拍以2.36億港元成交,不僅創造個人作品的拍賣紀錄,也刷新中國當代油畫的拍賣紀錄。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第一次離開内地舉辦的個展地方正是香港,他的《最後的晚餐》以過億元成交,而他成功問鼎首件過億元的亞洲當代藝術作品也在香港蘇富比拍賣的。通過香港成名的内地與海外藝術家還有很多,充分證明香港作為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窗口的明顯優勢。

《施政報告》即將公佈,就建設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筆者在此拋磚引玉,有以下建議:

一、以香港為核心編織全球文化藝術網絡 全年舉辦世界級文藝展覽

要成為中外文化藝術樞紐,香港應編織及擴大與全球及國家知名藝術館和博物館的合作網絡。香港政府與知名藝術館和博物館,如故宫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巴黎龐比度中心、意大利卡波迪蒙特博物館與烏菲茲美術館等合作,舉辦不同的展覽。隨著西九文化區項目落成及東九龍文化中心即將建成,建議進一步擴大國際及國家文藝合作網絡。另外,亦可以與更多主打文旅的城市合作舉辦雙年展。例如,香港可以與國家首都的文化重鎮朝陽區簽定協議,與朝陽區内的文化藝術資源,如798藝術區、郎園Station、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國電影博物館等尋求合作,以達成全年無間斷舉辦世界級文藝活動的目標,讓香港人及旅客全年任何時都可以在香港欣賞最優質的藝術。

二、大力推廣文體旅遊場景 吸引多元旅客

香港需要用嶄新進取的宣傳手法向全球宣傳香港旅游。得知旅發局已預算用最少一億元,向全球推廣和宣傳香港旅游,絕對是一個十分好的開始。早在2019年,新加坡旅游局邀請香港長跑好手姚潔貞和陳家豪到新加坡,為他們拍攝旅游宣傳片,針對香港的跑步愛好者,吸引他們到新加坡跑步和旅游。在面書與Instagram擁有2千萬粉絲,著名創作影片公司Nas Daily創辦人亞辛(Nuseir Yassin)就曾經拍片解釋為何他會搬到新加坡,這條3分鐘短片吸引850萬人觀看,3.2萬人分享,十分受歡迎,極具宣傳效益。他拍攝另一條1分鐘短片更利害,内容是介紹新加坡為何如此清潔,最後獲9700萬觀看,100萬人分享。 香港可借鏡新加坡的做法,有針對性地邀請海外意見領袖到香港旅遊及拍攝貼地的旅遊經歷作宣傳,通過他们說好香港故事。

或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全港清潔運動圓滿成功後,也可以邀請海外名人拍1分鐘短片介紹香港環境也很清潔,吸引更多人來香港旅遊。另外,當局也可以率先在全球重點城市的國際機場、鐵路站、大型商場等用文體旅的角度全方位宣傳香港旅遊。在疫情開始前,香港的過夜旅客人數及人均消費皆出現下降趨勢,業界希望香港與國際通關後可以透過豐富的文化、體育場景來吸引更多遊客,增加過夜旅客人數和過夜旅客平均留港時間,帶動旅客人均消費增長。例如,香港可以推出以文體活動為主的旅遊門票套裝,吸引11月來港觀看國際七人欖球賽的遊客到西九文化區欣賞藝術和消費。當然,香港與內地通關後也要採取針對內地遊客的宣傳方法。

三、贈送機票與入場券 派發文旅消費券

外界盛傳政府將在全面與國際接軌時,會向海外旅客贈送50萬張機票。建議政府亦為這些海外旅客附帶贈送香港博物館、表演場地的免費入場門票或入場門票的折扣券,吸引他們親身體驗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魅力。同時,政府亦可考慮向旅客及市民派發只適用指定本地文旅商品的文旅消費券,推動旅客及市民參與香港的文旅活動及購買文藝產品,增加文藝體驗,提升文藝素養。

四、成立大灣區文體旅工作專班

為了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建議成立大灣區文體旅工作專班。專班成員由大灣區11個城市的文體旅主要官員組成,每月定期開會,整合及分享大灣區的文體旅資源,共同推動大灣區旅遊產品,讓旅客掌握大灣區內的文化藝術及體遊活動最新資訊,拓展一程多站旅遊,擴闊國際旅客客源,帶動大灣區整體旅遊發展。

五、為本地藝術家提供展示藝術作品場地

隨著香港逐步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藝術家應該可以在更大的舞台發展。本地藝術家與所有藝術家一樣,不一定有足夠的資源組用場地來展示藝術作品,接觸潛在的觀眾與消費者。建議政府可以在香港和內地,如大灣區城市,為年青藝術家尋找免費或廉租的短期展覽場地,讓香港藝術作品可以更貼地接觸香港和內地的普羅大眾及潛在消費者。

六、擴展文化藝術人才培訓計劃

香港要積極培訓文化藝術人才,以滿足「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發展需要。現時,藝發局設有本地和海外獎學金,以資助藝術行政人員和策展人員在本地和海外院校修讀與藝術行政有關的碩士學位課程及其他專業課程;亦提供資助,讓資深的藝術行政人員和策展人員提供在香港以外地方的暫駐機會。建議政府進一步將資助擴展到學士學位課程的大學生,例如與中央美術學院合作,設立獎學金,鼓勵香港青年到國家級學院進修;亦應擴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及其他國內及海外知名博物館合作,為更多年輕提供實習機會,讓他們擴闊眼界,累積經驗,為香港未來建立文化藝術人才庫。

「以文藝之光,鑄時代之魂。」弘揚中國文化,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發展,提升國家軟實力,對國家未來發展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分重要。香港作為國家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任重道遠,期望新一屆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力創新猷,制訂文體旅長遠發展藍圖與績效目標,達成國家對香港的期許。

作者黃梓謙是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