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西九.美食車.放大假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香港政務官制度是英國殖民地時期出現的,六、七十年代港英政府開始吸納本地華人人才,例如招攬香港大學畢業生進入政府,負責執行政策,但政策制訂仍然英國人主導。1992年彭定康上任後,改變香港的執政模式,管治香港的具體權力逐步轉移到政務官系統身上。

政務官(Administrative Officer)今天仍然是香港管治的頂層建築,基本上負責統領整個香港政府的運作。所有政策局的常任秘書長(Permanent Secretary)都是由政務官出任。政務官掌控政府的財政權、政策研究權及政策主導權。

回歸之後,政務官成為了真正的權力核心。當年陳方安生擔任政務司司長,她是政務官體系的代表性人物。2002年推行的「高官問責制」只是一個半生不熟的政治改革,因為財政和人事權仍然由政務官控制。陳方安生擔任政務司司長的時期(1997至2001年),正正是深圳科技產業起飛的年代。若果當時的香港政務官系統不是對深圳充滿保留和抗拒,而是在規劃上選擇和深圳合作,相信香港目前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將會有不同的面貌。

政務官本質是官僚,處事保守。保守常被等同於利益固化,而政務官的功能設計也令它表現出維護殖民地時期香港的既得利益主體。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便必須改革政務官制度缺乏國家意識等問題。政務官系統當然產出了很多優秀官員,但一些人事安排也讓人費解。例如,最近財政預算案公布的時候,站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身旁的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朱曼鈴女士。朱女士當上常任秘書長之前,曾先後任職於政府新聞處、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民政事務局,擔任過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但並沒有什麼財經相關的工作經驗;她曾經處理過西九文化區的美食車,後來亦擔任政府新聞處處長及香港郵政署長,但均和財經事務無關,這讓人不免發問:為什麼她可以當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常任秘書長呢?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還是因為她曾被傳是前特首曾蔭權的愛將,所以官運亨通?

當然這些都是外圍的揣測,真實的情況可能只有公務員事務局和政府頂層建築才知道。那麼,朱女士有什麼政績?2008年至2010年間她出任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西九文化區),這幾年正正奠定了西九文化區超支與及沒有跟隨立法會原有發展計劃的遠因。徹底失敗的美食車,也是她當旅遊事務專員時負責的一個項目。她只是把食物環境衞生署的食物製造廠牌照條例轉移到美食車身上,所以美食車變成了一部坦克型的貨櫃車,而不是多元靈活的美食車。全世界只有香港是發展美食車會失敗的地方。是她的研究能力有問題?還是她的上司沒有好好指示她應如何發展一套美食車的政策呢?

2019年朱曼鈴擔任政府新聞處處長,在政府忙於為《逃犯條例》修訂作解說的時候放大假,也曾引起非議。為什麼她在香港最水深火熱的時候可以離開崗位?政府新聞處作為對外發布消息及處理公共關係的重要機構,負責人竟然可以在關鍵時刻放大假,是制度出了問題還是人出了問題?為什麼她的上司會批准她放假?當年9月,她調任香港郵政署長,2021年起擔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

香港政務官的升官圖很特別,反觀內地主政官員,例如李強總理,他是由基層做起,由區、市、省一路慢慢做上去,所以他有地區行政的前線經驗,有應對群眾的技巧,也有政績。香港的官員是否也應該有這樣的指標?

從前是有的,例如殖民地時期會委派優秀的官員先做政務專員(District Officer,現稱為民政事務專員),因應政績才考慮晉升。曾蔭權在1982年便到沙田民政事務處擔任政務專員。擔任政務專員可以累積地區經驗,但現在的民政事務專員變成了另類職位,既也有具能力的,也有懷才不遇的、質素参差不齊,有點像集結雜牌軍,並不重視地區行政能力,也不重視地區行政的政績。

現在官員的升遷沒有一套客觀考核制度。升遷重視的是什麼?例如有說「跟黨跟派」,像手袋黨、太子黨還是這個那個「馬房」。這些東西是否存在,我們這些小市民當然並不知道,但是客觀分析就難免產生疑惑︰政務官一直以來強調的專業化、精英化、高質化是否存在?

現在政府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的主任都是由政務官擔任。反觀新加坡,會招攬學者擔任對外交流合作的職位。今年新加坡派駐芬蘭的外交大使蔡君炫教授,她是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的一位房屋規劃專家。為什麼香港對外事務的職位總是由政務官壟斷?為什麼不可以讓多元的人才參與?

新加坡政府已經多次進行改革,唯獨香港政府回歸以來沒有改革,亦沒有檢討,把「改革」視為禁忌。官員的晉升沒有客觀機制,官員退休後順理成章出任公營機構高層,留在香港管治的核心。若果他們有高質的管治能力,在房屋、環保、教育和與國家融合各方面做得好的話,這種安排就沒有問題。但是明顯地香港目前出現那麼多深層次矛盾,治理者面對問題卻總是拖拖拉拉,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

政務官制度有它的優點和缺點,需要定期檢討,內地的機關部門也經常檢討和改革。過往庫務局的高官都是優秀官員,例如庫務局前局長鄺其志便獲得認同。朱曼鈴秘書長能否做出成績是後話,目前讓人懷疑的是她不具備財經事務經驗,卻操控着財政決策權。這種個案反映出政務官制度絕對有需要檢討,應該檢討問責局長和秘書長的分工和權責,有系統地進行改革。優點保留、缺點革除,方能達至良政善治。

國家進入高質量發展,香港也需要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需要精英,需要能夠辦實事、能夠解決問題、處理危機的人才和領袖。目前的政務官制度可以達至這個目標嗎?這是香港頂層建築、精英階層、立法會和行政會議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尤其是特首李家超。李家超政府上場快一年了,新政府很多時候表現態度積極,但是面對一些長遠問題和改革問題,仍未落手處理。若要達至良政善治,政務官制度就是一個急需處理的問題。

作者胡恩威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