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龍城|依托私人市場,延續提振地區經濟效果
來稿作者:李超宇
不經不覺第七屆區議會的任期已過去一年。作為「重塑區議會」後的第一屆區議會,本屆區議會與過往歷屆區議會的分別還是十分明顯的,其中各區區議會都新設了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這亦是本屆區議會的新嘗試。過往區議會鮮有涉及地區經濟,但在香港進入「由治及興」的新時代,各區區議會確應發揮其潛能,為香港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一年來,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的工作都備受社會關注,其中社會最為關注的無疑是小組與各區民政事務處攜手籌辦的「18區日夜都繽紛」活動。各區都按照其地區特色舉辦了各項活動,以九龍城為例,就分別在今年4月和12月舉辦了「龍城美食潑水泰繽紛」和「寵愛龍城食買玩」兩項活動。其中「龍城美食潑水泰繽紛」吸引了134,000人次參與,整個商圈活動期間的營業額超過4,000萬元,其刺激地區經濟的效果可謂十分顯著。
如果觀察各區的「18區日夜都繽紛」活動,就能發現一個共通點,就是順勢而為。九龍城「泰繽紛」便是依托九龍城本身獨有的「泰人文化」,在泰國傳統新年順勢舉辦活動。社會不少問題都要大刀闊斧方能改善,但經濟發展則是愈「順勢」效果愈顯著。
為私人機構創造條件 部門盡行可行之方便
在這樣的背景下「18區日夜都繽紛」活動的確可達到提振地區經濟的效果,但要讓效果持續,單靠政府所舉辦的活動是不夠的。公共部門固然要起帶頭作用,但亦應思考如何讓私人市場承接「日夜都繽紛」的提振經濟工作。這或可以考慮另一種「順勢而為」。
在各區帶頭舉辦活動的同時,亦為私人機構舉辦有助提振地區經濟的活動創造條件。筆者所指的創造條件非由政府資助私人,而是起碼在私人機構希望舉辦類似活動時,部門可盡行可行之方便。
政府資源有限,不可能無時無刻投放資源舉辦活動,而私人機構籌辦活動並不是甚麼新鮮事,早前引起不少迴響的多啦A夢展覽就是其中一個例子,該活動號稱吸引逾500萬人次參與。當然不一定要達到全港盛事規模方可提振地區經濟,今年6月就有機構在灣仔海濱以頗受歡迎的奶龍IP舉辦了奶龍跑活動,亦吸引了逾5,000人參與。
私人機構更靈活 商業活動也可平衡公眾利益
事實上,私人機構舉辦此類活動有不少優勢。首先私人機構在舉辦活動時有其商業考慮,或為盈利,或為宣傳品牌或IP,但不管其動機如何,它們都有很大的誘因要盡可能擴大活動的影響面,自然也就有很大動力將活動做到受歡迎。此外,私人機構亦必然比公共部門更為靈活,以IP為例,一般而言公共部門所舉辦的活動較少與時下流行的IP聯動,因為公共部門必然要考慮如公平性等諸多因素,但私人機構則不受此限。
或許有人質疑私人機構是否願意舉辦這些活動。筆者認為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商場宣傳,商場是商圈直接的持份者,不少商場為了增加人流本身就會舉辦各式各樣的宣傳活動,有時候商場亦會希望擴大宣傳活動的規模,使用到商場範圍外的公共區域舉辦更大型的活動。然而,筆者過往接觸一些擬舉辦活動的機構,方知要利用到公共區域活動殊不容易,尤其是要用到如公園或海濱長廊等公共場地,更是困難重重。例如我們一般就很難看到在公園舉辦的活動,即使不是沒有先例,要申請公園做活動亦是相當困難,或許站在部門的角度公園應該用作市民休憩用途而非舉辦活動,而球場等用地則較容易申請,但不少公園用地其實也很適合舉辦活動,適度放寬限制或可鼓勵私人機構舉辦更多可帶動商圈的活動。
即使是商業活動,只要可平衡公眾利益,亦應盡量鼓勵。這一方面可參考一些國內的例子。北京的朝陽公園就吸納了極受歡迎,擁有Molly、Labubu等著名IP的Popmart,在公園內興建了付費的Pop Land,亦即泡泡瑪特城市樂園。筆者認為香港不至於要走得像北京那麼超前,但起碼應對有助提振經濟的各項商業活動,例如一些私人機構舉辦的嘉年華、海濱跑等活動予以支持。
總括而言,「18區日夜都繽紛」活動可謂十分成功,而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延續活動提振經濟的效果。就此政府各部門的思維要足夠一致;足夠開放,在平衡公眾利益的同時鼓勵更多私人經濟活動,這樣方可放大「日夜都繽紛」的提振效果。
作者李超宇是九龍城區議員、經民聯青委會副主席。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