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啟德體育園與香港足球的發展
來稿作者:張景勛
景勛有幸參與啟德體育園於10月27日舉辦的首場測試賽,由乙組球隊黃大仙對陣西貢。賽事在可容納5000人的啟德青年運動場場館舉行,吸引過1000球迷參與。黃大仙由黎卓然頂入啟德首個入球,最終踢成2比2,一團和氣地結束了這場啟德體育園的首場賽事。不少熟悉的面孔亦有參與這次活動,包括政務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保安局長鄧炳強等、九龍城民政專員暨九龍城區議會主席蔡敏君、足總會長貝鈞奇等。此外,不少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也有參與其中,一起見證啟德體育園首場測試賽!
作為當區區議員,我除了對這場測試賽感到興奮,亦一直就這場測試賽的安排和啟德體育園方保持緊密溝通,務求在求排、交通配套,以至人流管制等提供最適切的建議,並協助園方和其他相關單位及時溝通。根據事後意見調查,不少參與者認為今次測試賽園方指示清晰,人流安排暢順,並沒有出現事故或堵塞,可謂圓滿舉行。然而,圓滿之餘,我亦發現到有點隱憂:啟德體育園的主場館可同時容納達5萬人之多,然而,目前的交通配套,是否能應付5萬人同時散場?
為此,特首李家超早前說會在宋皇臺道測試設上落客點,以安排特別巴士供活動散場。我建議政府可考慮選用在青年運動場旁的土拓署辦公室現址,此處無論在地理、交通、土地用途等條件上,均符合條件。然而,有關當局是否能在啟德體育園明年初5萬人公測前,及時安排上址作測試上落客點? 又或者能安排其他更合適地址?此點實在需要各部門繼續推進。
球賽進行期間,我除了在看球,也在一邊思考,是否能善用香港足球這個 「軟件」,推動「盛事之都」的發展。畢竟要把香港打造成「盛事之都」,除了「硬件」,還需要「軟件」的配合!
香港足球在七十年代曾經叱咤亞洲,近年亦似乎有「小陽春」的跡象。例如2023年,港隊便打進了時隔54年再次打入亞洲盃決賽圈。而在決賽週,港隊雖然三戰全敗,但在比賽期間球員們的拼搏精神,令所有香港球迷為之動容,由其是對陣亞洲強隊伊朗那場,香港隊全場咬緊牙關,一次又一次化解伊朗隊的進攻,最終以0比1飲恨敗北,雖輸了比賽,卻贏盡香港球迷的心。
香港隊的進步,和足總的三個「五年計劃」絕對有關。足總在2010年推出《鳳凰計劃》,及後隔五年推出《五年策略計劃》及《展望2025策略計劃》,爭取在2034年令香港隊打入世界杯。審視這三個五年計劃的成果,除了港隊的實力有所提升,香港球迷亦可見更踴躍入場支持港隊和港超聯的賽事。
如今,2025年將至,足總亦即將需要發布新一個五年計劃。適逢啟德體育園正式啟用,足總該如何善用啟德體育園這個如此優質的場地,制定新一個五年計劃,令香港足球更上一層樓,同時配合「盛事之都」的政策方向,透過足球促進盛事經濟的發展?足總有關方面實在需要多花點腦筋和心思。
(文末也打個小廣告:本週六即11月16日,啟德體育園會迎來第二次測試賽,當日將舉辦15人欖球國際邀請賽,由香港對巴西,預計能容納3000人入場,賽事現在公開售票中,各位萬勿錯過。)
作者張景勛是九龍城區議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