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氣候變化:歷史的迴響與人類的未來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最近,國際局勢動盪不安,而孟加拉的遭遇更敲響了氣候變遷的警鐘。這個以農立國的國家,正面臨著物價飆漲帶來的嚴峻挑戰。由於連年遭受颱風、洪水和高溫等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孟加拉的農作物歉收,糧食價格飛漲,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社會動盪一觸即發。孟加拉的困境,是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造成衝擊的縮影,也是對全球的警示。

來稿作者:梁沛健

食物、水和空氣是生命的三大要素,而氣候正是維繫這一切的根本。它調控著碳循環、降雨、洋流以及所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是生物圈得以運作的基礎。然而,自1860年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無盡索取,從砍伐森林、開採石油到空氣污染、過度捕撈和城市化,都在不斷蠶食著地球的生態系統。物種正以比自然速率快千倍的速度走向滅絕,一場由人類引發的“第六次大滅絕”正在上演,而人類自身也身陷其中,無法置身事外。

氣候變化的警鐘早已敲響,極端氣候現象日益頻繁。2024年7月,全球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炎熱的七月,這預示著極端高溫將成為未來的新常態。儘管科學界已達成共識,認為人類活動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但仍有一些人,如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此持否認態度,這無疑為應對氣候變化增添了阻礙。

那麼,氣候變化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它又將如何影響人類文明的進程?

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暖化 氣候變遷影響歷史發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極有可能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所導致的。自20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75°C,海平面上升了22厘米。IPCC預測,如果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持續融化,到2100年,全球溫度可能會上升1.1°C到6.4°C,海平面可能會上升28到79厘米。

氣候變化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問題,它更是一股推動歷史發展的強大力量。古人通過觀天象、占卜來預測未來,他們深知環境變化與王朝興衰息息相關。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無數次的朝代更替,而氣候變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

中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文獻和天文記錄,為研究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研究表明,中國歷史上的溫度變化與王朝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聯。溫暖時期通常伴随着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而寒冷時期則往往伴隨著自然災害、饑荒和社會動盪。

例如,明朝末年(1644年)正值小冰期,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寒冷的時期之一,全球平均溫度比現在低1°C到1.5°C。氣候的惡化導致霜凍、乾旱等自然災害頻發,農業歉收,社會矛盾激化,最終導致明朝滅亡。而北方游牧民族為了生存,被迫南下尋找食物和資源,加速了明朝的覆滅,也促成了清朝的建立。歷史上,元朝和清朝的建立都與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有關,而寒冷的氣候導致草原退化,正是促使他們南下的重要原因。

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的核心挑戰

儘管歷史上溫暖的氣候通常有利於文明發展,但如今地球的溫度已經很高,進一步的暖化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威脅。其中,糧食安全是氣候變化帶來的最為嚴峻的挑戰。氣候變化會影響農業收成,導致糧食減產,進而引發饑荒和社會動盪,正如孟加拉目前的處境。

2016年簽署的《巴黎協定》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指明了方向,各國普遍認可應通過可持續發展道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此外,由於氣候變化已經發生且不可逆轉,適應氣候變化也變得至關重要。

援助發展中國家 城市規劃考慮溫室氣體排放

發展中國家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也隨之增加。以城市發展為例,儘管北京、洛杉磯等城市已經建設了更加環保的軌道交通系統,但汽車仍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這與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密切相關。如果在城市規劃的初始階段就能將未來人口增長考慮進去,就能更有效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因此,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對於推動低碳發展和適應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儘管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很大,但從歷史累計排放量來看,發達國家仍然佔據主導地位。自18世紀後期工業革命以來,發達國家排放了全球大部分的溫室氣體,其人均排放量也遠高於發展中國家。例如,美國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國的四倍。建立全球碳交易市場可以促進資金流向發展中國家,鼓勵各國實施更積極的減排政策。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它不僅關乎環境,更關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我們需要攜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忽視環境問題的後果不堪設想。只有正視挑戰,積極行動,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宜居的星球。

作者梁沛健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學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榮譽博士後研究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